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一副好的对联,不但可以使人得到哲理性的思想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可以使人从中学到文史等各方面的有益知识。
我国对联最早起源于商周时代,在《易经》的很多卦辞里都可以看见对联的影子。到了先秦时期,很多对联句子已经开始进入诗文。到了宋朝和明朝,对联文化更是发展到极致,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春节时,都会写对联,挂“桃符”。
自古以来,对对联都是文人墨客玩味的文字游戏,相传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对对子,常常和大学士纪晓岚吟诗作对,由此在历史上也流传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乾隆微服私访,带着文武百官出行,到了午时吃饭的时候,抬头一眼看见了有个叫“天然居”的酒楼,忽然灵感迸发,想出了一个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幅对联非常巧妙,词句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正好组成了上联。
当时纪晓岚听了乾隆的上联后,沉思良久都没有对得上。只到有一天,他们游玩到正定县城东大佛寺时,纪晓岚抬头看见巍峨的大佛,才来了灵感,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但这幅下联,无论文辞上,还是意境上,和乾隆皇帝的上联比,还是要差很多的。
除此之外,我们熟知的对联高手还有唐伯虎、吕蒙正、苏轼、程敏政等。他们不止学识渊博,诗词才华一流,对对联也是万里挑一。
话说,明朝时候的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当时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敏政明白了李贤的心意,略加思索便答道:有杏(幸)不须梅(媒)!当时桌子上,也正好放着杏儿,这对联对联恰到好处,天衣无缝。于是,李贤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程敏政,也就成就了一段姻缘佳话。
而今天,作者还要给大家分享一则很有趣的对联。上联是:“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猛一看感觉很好对,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个对联除了意境之外,最大的难度就是对联不管是顺读,还是倒着来读,都是一句完整的话。
上联这么经典,那么这个下联该怎么来对呢?作者经过好久的思索,才勉强对出了下联:“痛心黄花地花黄心痛”,虽然对上了,顺读倒读都还好,就是感觉不够自然,上联的“山西”是地名,而作者下联的“痛心”却略显尴尬。
另外还有网友对出了下联“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作者看到这两则下联,比作者那个要高明很多,无论从句式上,还是意境上和上联都非常融合,贴切,堪称妙中之妙!
读者们,你们有更好的下联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