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冬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上期《石家庄访古踏春游》走进正定古城,登正定古城墙,访广惠寺华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在古风古韵中踏寻春天的气息,在和煦的春风中与“国保”对话。本期继续探访正定古城十大“国保”的另外5处“国保”:隆兴寺、县文庙大成殿、府文庙、梁氏宗祠、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3月中旬,正定古城的桃花、玉兰、海棠、丁香将陆续进入花期,访古踏春赏花,去正定古城约会春天。
隆兴寺: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寺院占地面积8.25万平方米,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梁思成先生赞誉“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寺内汇集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壁画、雕塑、碑碣等艺术珍品。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
正定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年)。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出宽大的月台,用材奇大,结构简洁疏朗,在梁架、用柱、斗拱等方面均保留早期建筑风格。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唐末五代遗物。年10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察后,指出此大成殿要比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个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府文庙:戟门为现存不多的元代遗存
正定府文庙创建于宋熙宁三年(年),元、明、清各代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扩建和修葺。原建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楼等十余座建筑。清末及民国时期,由于撤府存县,又历经战乱,府文庙逐渐衰败。现在府文庙仅存戟门五间和东西配殿各三间。戟门坐落在府文庙中轴线前部,坐北面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为单檐悬山青瓦盖顶式建筑。经专家鉴定,戟门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年,府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宗祠:“一门三进士”“一堂荣五代”
梁氏宗祠俗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名门望族梁家祭祀祖先的地方,始建于明代,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梦龙在明嘉靖三十二年(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他为官秉直,战功卓越,他的曾孙梁清宽、梁清远、梁清标同列“九卿”,人称“一门三进士”。可以说,梁氏家族是“一堂荣五代”。梁氏宗祠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正门前挂有一副对联:“光被家国九分韬略五经济,荣及乡里一门栋梁两朝功”。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此碑书法“绝似孟赵公所作”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又名风动碑,因碑文记述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的功绩德政,又称李宝臣碑。碑刻立于唐永泰二年(年),青石质,首作半圆形,六龙相交,碑身高厘米,鳌座半埋土中。笏形额内阴刻篆书“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三行十二字。碑文阴刻大字楷书(间有行书)29行,满行55字,总计字,现泐损字,尚存字。此碑书法雄浑宽厚,遒劲有力,受到后人推崇,有名家评说:“绝似孟赵公所作”。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