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越国敦煌南朝古刹新昌大佛寺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2/8/9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节选)。诗中“金像、弥勒”即为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寺因弥勒而名,自天监十六年(年)弥勒佛像建成以来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江南第一大佛

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城南的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石城山悬崖绝壁之石窟中,佛像慈祥睿智、神态奕奕、巍然端坐、宝像庄严。佛像座高2.4米,正面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据说掌心可放一张八仙桌,可容10余人。佛像虽高,但无论你站在那个角度看大佛,大佛始终微笑着注视着你,同时当你仰视佛像时,跟你平视朋友一样协调,可见大师们已在雕凿佛像时充分考虑了视觉美感,足见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雕刻艺术。

据记载,弥勒佛石像由僧护、僧俶、僧佑三代僧人历时约30年雕凿于悬崖绝壁石窟中。南齐永明四年(年),僧护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弥勒佛大像,但他克勤心力,只完成佛像的面幞,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僧淑续凿,因“资力莫由”仍未成功;到梁天监十二年(年),僧佑“目准心计,精诚像驱”,精心策划,高张图范,攀高越低,披星戴月,指挥工匠,历经三年,终于在天监十六年(年)完成了“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的通高十丈的弥勒佛像的建造。

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是我国佛教文化的发祥地。据《高僧传》记载,东晋时昙光栖于石室,草建“隐岳寺”,于法兰创“元化”,以竺道潜和支遁(建“栖光寺”)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僧先后来到沃洲山和石城山周围,创立了“般若学五家六宗”,形成了般若学和佛教戒律的新的佛教中心。在隋代,智者大师礼拜弥勒佛像,凭吊昙光和支遁墓地,领悟般若学精髓,回天台山创立了天台宗。影响深远。

大佛寺除弥勒石像外,还千佛院、栖光禅院、双林石窟(卧佛殿)、天然圣境、佛山圣境、五百罗汉洞、佛心广场和般若谷等胜景。

弥勒洞天弥勒洞天天然胜景南无阿弥陀佛栖光宝塔放生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