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西倚太行山脉,东临衡水湖畔,南接邢台,北连保定,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是河北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沿海强省、京畿之地,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因毛泽东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又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
石家庄有着悠久的历史,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四五万年以前,石家庄地区就有了人类居住。从石家庄、正定、平山三汲中山王墓、藁城台西等地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粮食加工工具及商代酿酒作坊遗址、水井和古酒,均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石家庄地区的农业、养殖畜牧、酿造等行业已经很发达,石家庄的先民们早已经结束了停留在几十万年烘烤、石烹的饮食生活,开始向以水做传导热量的蒸煮法和气蒸法上迈进,开始出现了烹饪技术的萌芽。
战国时期,位于今平山县三汲镇的战国中山国都城——灵寿城,是中山国领土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是与赵都邯郸、燕国下都齐名的河北先秦三大古都之一,在先秦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战国策》中山君“……吾以一杯羊羹亡国”的记载。说的是,当时的中山国(今平山县一带)与赵国矛盾很大,一日,中山君命庖夫作羊羹一菜,召宴群臣,因其菜味重香浓,为众臣所垂涎。中山君手下的司马子期因未吃到此菜,愤怒至极,一气之下投奔赵国,并劝赵国征讨中山。中山君因没请司马子期吃羊羹,招致亡国。可见,羊羹一菜,在当时是何等的美味。
西汉常山王墓银盆公元前年,汉王刘邦在元氏(今元氏古城村)恢复设立恒山郡,管辖周围18个县。从此,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从东垣(今石家庄东古城一带)迁到元氏,使元氏成为这一区域内唯一的一座中心城市。
公元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因避讳“恒”字,改北岳恒山为“常山”,改恒山郡为常山郡,仍以元氏为常山郡治所。汉景帝中元五年(前年),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改常山郡为常山国,仍以元氏为诸侯国都城。
隋开皇六年在真定(今正定)修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素食文化兴起。罗汉斋是该寺的一桌斋席。后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正定品尝此菜,致使大佛寺的罗汉斋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一大流派。
盛唐时期,真定、赵州(今赵县一带)是当时的大城镇。据《真定县志》记载“优斯娼门,酒炉茶灶,豪商大贾,并集于此,极为繁丽。”这是当时真定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另据《赵州志》记载,唐代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住持从谂法师佛道高深,人称“赵州古佛”。他崇茶、爱茶,不但自己嗜茶如命,且积极倡导饮茶,开口闭口总说一句“吃茶去”。他认为茶能悟道,“吃茶去”便成为当时的禅林法语,他喝的茶便称为“赵州茶”。法师圆寂后,“吃茶去”的禅风盛行,赵州茶闻名全国。那时有种说法,只有吃了赵州茶,人才能开悟。现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仍存留大量歌咏“赵州茶”的诗歌,并保存了唐代的山寺大门“赵州关”和“赵州古茶园”。
到了宋朝,真定府饮食市场不仅有了酒楼、饮食店、茶房,而且还有了夜市。
13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至元年间曾经广泛游历中国各地,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其中第59章,就有一段关于真定恒山府城市风貌的记述。他写到:从汗八里(今北京)南行,“沿途皆见有美丽的旅社(指当时的驿站)、美丽的葡萄园、美丽的田亩和美丽的水泉。”南行四天,到达“哈寒府”(即真定府),“哈寒府是一贵城,居民多是偶像教徒(信仰佛教、道教),人死焚其尸。他们是大汗臣民,使用大汗的纸币(元朝发行的至元宝钞),持工商而生。盛产丝织品,能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此城领治一广大地域,所辖环墙之城及村镇甚多(正反映了中心城市的地位)。其南有一大河(滹沱河)绕城而过,大量商品由此沿水路运往汗八里。因开掘众多运河,此城和汗八里河川相连,交通便利。有甚多道路分向各省,路名即以所趋向之省为名。此诚为极聪明之计划。”“城内尚有若干基督教徒,置有教堂一所”……
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述,可以看出,当时的真定城作为河北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在政治、宗教、文化、交通、商贸、手工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后的明清两代,真定城一直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雍正元年(年)因为避讳清世宗胤祯的名讳,改真定为正定。所以,清代文献就有了正定府、正定县、正定城的名称。
历经元、明朝代的发展变迁,到清朝冀菜三大流派已初步形成,石家庄菜作为冀中南菜的一部分也已独具特色。作为石家庄市饮食业发展的机缘,还是从近代的商业畸形的发展中开始的。
清光绪年间,由于交通的变化,原属于获鹿县的石家庄村,成为正太铁路与京汉铁路的交汇点。工商业、服务业在这里兴起,不仅出现了中国人开办的酒店、客栈、经营酒食,而且还出现了外国人开办的洋酒店,出售洋酒、面包。其他各州县城乡,也都有规模不同的各种酒店、客栈,经营档次不等的酒食,为过往行旅和当地士绅提供相应的服务。
年石家庄初步发展为隶属于获鹿县的一个小城镇,在当时直隶省试行市自治制中,曾经与“正定市”、“获鹿市”“辛集市”等县城的小城镇一并设市,并由“石家市”,改为“石门市”。
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同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同时,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石家庄专区所在地,管辖正定、获鹿等17个县,从此,真正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在经济辐射、文化影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彻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石家庄中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本文作者孔润常,著名文化学者、文旅策划专家、美食专栏作家、中国餐饮文化大师,河北美食文化网首席顾问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