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堂为选佛场,立限七日以资选佛,自宋以来渐成禅宗特则;精进禅七并与参禅一旨相合,而行于天下。旧时禅宗丛林,每逢冬日农事已了,更无其它杂务,便舍下杂事,为自己生死办事,常住往往会举行克期取证的修行,以每七日为一期,叫做“打禅七”。在禅七中,僧众们要比平日更加努力参究,往往每日以十三、四支长香(每支香时长约为现今80~90分),作为用功标准。一天的睡眠休息时间,昼夜合计,大约三至四小时而已。后世宗门下的各派,鉴于这种修行方法的完美,就兴起各种七会,如念佛七等。有这样苦志劳形,精勤求道的精神,日久月长,无疑的,必能造就超格之人才。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庚子年大佛寺冬季禅七耀智大和尚起七法语为什么是“打七”?不“打六”、“打八”呢?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起七”牌挂起,表示禅七已经开始了一、打七是要打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八十规矩颂云:“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由此可见,第七末那识是轮回的祸首,因为它执着现前虚妄的身心为自我,安于此三界牢宅而不思脱离,所以修行即要破除此第七识达到解脱。因此打七又称为“打七识”。
二、打七一般以七天为期,“七”这个数字是佛门中,也是中国人常用的数量单位。当然,可以不只打一个七,古时丛林多是连续打七个七、十个七的。
了解了禅七起源以及何为“打七”,禅七中师父是如何用功的,禅堂又有些什么规矩,禅堂中有些什么样的法器,您了解吗?如果您尚未了解,在这七天中,请跟随我们的镜头,让我们走进大佛寺僧众的禅七生活,看看师父们是怎样度过七天的修行、修炼生涯的。
(一)告生死假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庚子年大佛寺冬季禅七耀智大和尚生死假开示视频起七前,班首、维那师父在禅堂佛龛前边站立,众人分东西两单站立,不问讯,侍者师捧起七牌进堂,居中一举、再向西一举、中间一举、向东一举、中间一举、走向佛龛东边向维那师一一举,维那师合掌问讯,接牌,向上一举,侍者合掌问讯退出,维那师将起七牌交后面香灯师,接放佛龛前东边,后挂禅堂门口,当挂起“起七”的牌示时,意味着进入“打七”的运作过程。
悦众敲引磬问讯圆礼,晚殿维那师呼:“带具上殿”晚课毕维那呼:“恭诣祖堂”,僧值师呼:“引磬出堂,双班行”,大众至祖堂站齐,僧值喊:“齐”,维那呼:“展具,向祖师菩萨告生死假”、后,班首维那师领大众至丈室,向大和尚告生死假。
进丈室后,大众排好班,为首者说:大众师一起向大和尚告生死假,顶礼和尚三拜。和尚答一拜,随后,和尚讲开示。待和尚开示完毕,为首者呼“礼谢和尚”,和尚答“不为礼”,大众师父出班回寮房放养息。
为什么向祖师与大和尚要告“生死假”呢?
禅堂维那师的使命这是依丛林仪轨,每次在禅七开始之前,参加本次禅七的“禅和子”们需前往方丈室告“生死假”。所谓生死假,就是向大和尚表示,自己发愿一切外缘,事事简化,无论生也好,死也罢,都要一心一意参究生死大事。打七的目的是为了用功办道,用功办道是为了了生脱死啊。要想用功办道,要想了生脱死,在宗门下非下一番苦功不可。禅门一法称为最上乘法门,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把妄想完全息下来,妄心若息,歇即菩提。对于出家修道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比了脱生死更大的。禅七期间,禅堂、外寮、首领、行单,乃至寺外的人,都为了护持这个禅七而忙起来,甚至连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护发龙天,也要忙着护持参加禅七的众生。所以,参加禅七的“禅和子”们,要表达自己的参禅悟道之决心,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把色身交给常住,将性命付于龙天”。有些寺院的禅堂还有后门,古时有些禅堂还有担架,那这两样东西,是表达什么意义呢?在这里留一个关子,待以后再谈!
念佛是谁?提起话头,参!这大概就是“告生死假”的大概意义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