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明代壁画艺术研究
王一飞著
正定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年),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殿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祜四年(公元年),殿内檐墙四壁,四抱厦及东、西扇面墙内外均绘饰壁画。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诸尊天画像等,尤以东抱厦南壁的鬼子母、东抱厦北壁的大力尊天形象精美传神。壁画的内容当完成于明成化二十二年至清乾隆四十六年间。比较可知,此处壁画为明代华北地区绘制较早的一处重要壁画艺术遗存。
隆兴寺摩尼殿倒坐观音像
隆兴寺摩尼殿壁画内容丰富,与整个寺院的建筑、彩塑、壁画及碑刻等多方面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文物群,是古代皇家寺院规制下的佛教美术的典型。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壁画西方胜景
其中《西方胜景图》一方面遵循了佛教绘画的典型范式,另一方面在传达《观无量寿经》的文本细节上也显示出独特的图像手段。它与古代释道人物画的发展紧密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当地特有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状况。《西方胜景图》在传达仪式感的同时,又传达佛教教义,并且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显示出宗教图像在地方社会中的世俗化特征。从造型语言上而言,隆兴寺壁画在造型、设色等多方面传达出典型的明代佛教造像风格,显露出“世俗相”的风貌,对后世壁画产生了一定影响。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壁画西方胜景
将隆兴寺壁画与同期壁画进行比较,可见地域性差异所致的壁画风格差异,加上对同期文献的分析,本文推测壁画作者未必是真定府人士,否定了对于历来认为作者是摩尼殿五彩悬塑下方题记中所载的“画工人张美德”的说法。结合《明史》等文献,可以推知隆兴寺壁画选材的动机,尽管文献中未记载壁画的补绘情况,但根据当时的习惯推测,《西方胜景图》也经历过补绘。本文结合摩尼殿的建筑结构和佛教仪轨,对壁画的布局次序、理想的观摩方式进行了重构。因为缺乏材料,对于画工的工作情况难以考证。将隆兴寺壁画与同期版画比较,不排除壁画在图式上与版画共通的可能。但二者传达教义的方式不同,所指涉的空间、面对的受众亦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
“西方胜景”局部右侧弟子跪拜像
总之,隆兴寺壁画是中国传统寺观壁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明代华北地区壁画一个无可替代的样本。
正定隆兴寺明代壁画艺术研究/王一飞著
出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8.2
书号:5
装帧:平装16开页
定价:52元
本书中国美术学院王一飞先生的博士论文,以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摩尼殿的明代壁画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该殿宇壁画的图像表现内容、人物造型与佛教造像度量、技法表现以及材料等方面展开研究。文章梳理了隆兴寺的沿革,并结合隆兴寺的建筑、造像、文物遗迹,进而聚焦于摩尼殿的明代壁画艺术,揭示隆兴寺壁画的布局、使用、它与建筑及整体文物群的配合,以及它在绘画技法上的特点。
作者简介
王一飞,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阶段师从尉晓榕先生及范景中先生,主攻工笔人物画、青绿山水创作与书画鉴赏研究,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处处长。
实拍书影
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