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滨路本是重庆会客厅。当一万八千人云集于此,便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
4月18日,我跟随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烟雨公园出发,往朝天门大桥奔去,在大佛寺大桥折返,抵达菜园坝大桥后再次掉头,复归烟雨公园,这便是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的全程。
十里长江,浩荡东流,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心中不免忐忑。更忐忑的是,今年基本上没有跑过十公里以上。能否完赛,是个未知数。人生,常如同跑步,没有做好准备就开始了。生活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总是有限的。但很快,内心的不安就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直到我彻底忘记了,是在跑步,还是在狂欢。
五颜六色的运动衫,五花八门的跑团,年轻的好看的脸,健美的匀称的身材,热情的爽朗的笑,让每一次马拉松都成为一次嘉年华。置身现场,你会觉得,所有热爱生活的人,都云集于此。跑步的人营造的能量,比音响要强大百倍,欢呼的声浪甚至盖过了云中穿梭的飞机。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国歌,很快形成大合唱,热血瞬间充满胸膛。一曲唱罢,出发令响,浩浩荡荡,沿江东流,形成一抹流动的风景。
一路上,啦啦队或擂鼓,或劲舞,或欢歌,或加油,此起彼伏。更有人在地下通道放上音响,跑步通过的时候,觉得整个道路都在跳舞。对于耗时过长、无聊透顶的马拉松而言,人们发明很多种乐子,让它变得有趣、轻松、富有节奏。
跑马拉松不在于速度,而在乎能否安全完赛。完成比赛的人,每一个都是成功者。这是最唾手可及的成功,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胖瘦。置身现场,你会觉得,渺小而又平凡的你,此刻就是英雄。马拉松给每个人,提供了这个机会。
等到半程过后,人群渐稀。某一刻,耳畔只听见整齐划一的脚步触地的声音,如同时钟的摆动。那一刻,你会心生感动。你知道,这需要无数个风雨无阻的坚持,才换来此刻的心平气和,脚步轻盈。
一路上,受到氛围的感染,很容易加快脚步。但是很快,在你前方倒下的人,呼啸而过的救护车,会让你清醒过来,让你知道敬畏。调整好呼吸,保持好节奏,保持好配速,把剩下的都交给时间。道路虽长,行将必至。
马拉松,在时下大行其道。我想,这更多的,是对人类本能的回归,是对复归健康的渴望。尽管冒着生命的风险,但总有人选择无畏出征。文明其思想,野蛮其身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其间的好,跑过才知道。
马拉松的真谛就在于,身体可以倒下,但精神必须挺立。
必须承认,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驾驭一场跑步,更不是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喜欢跑步,甚至还会经常听到各种奇谈怪论。有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习惯性无视,对做不到的事,本能式鄙视,甚至指手画脚之余,再踩上几脚,这是人的劣根性。必须除之后快。我建议,如果你恰好听到了,别往心里去,一笑了之即可。如果实在不能无视,建议拉黑,眼不见心不烦,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奉劝,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爱好,眼中容得下别人,尽管你不喜欢。
当然,你永远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跑步的路上,你会遇到气质相投的人。只需要一个眼神,你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你运动不运动,神韵和气质大不一样。运动的人,目光是阳光的、慈祥的、柔和的、乐观的、有亲和力的。
一个人的长相藏着一个人的修养,藏着一个人的修行。这是跑步给我的启示。
跑步的间隙,我顺带卖力地卖萌,骗得几张专业摄影师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去炫耀一下。基本上,这就是我理解的马拉松——一种娱乐意义上的正能量,一种奔向健康的教科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