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重庆潼南大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2/6/12

湿地公园鸟瞰

感谢土人设计对gooood的分享

项目简介

在一个99公顷的人工湿之上,用一种类似荷花叶脉的肌理,控制全局,水泡湿地重复出现,配置各种乡土植被,而形成旷野本底。而一颗颗金属材料构筑的露珠状装置,使这个湿地“大中见小,”吸引人驻足流连。

▼湿地公园顶视图

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位于涪江流经重庆潼南区中心区域两岸,南侧紧邻大佛寺四级风景区,地处潼南城市形象展示的核心区域,是高密度城市中难得的滨河滩涂绿洲。设计师以打造“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为设计目标,尽可能保留河道的滩涂湿地环境,压缩城市阳台的边界,架设步行廊道,增加市民的湿地体验空间。项目以“江舟花堤悠悠走,三千须弥漫漫寻”为愿景,挖掘潼南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一个是历史悠久的航运文化,一个是以大佛寺为基础的的佛教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本土文化性格的城市滨河湿地景观公园。

▼湿地公园鸟瞰

目标与挑战

作为城市中心区域的主要滨水空间,同时也是潼南的城市名片,设计面临重大的挑战:如何打造独具地方特色又能满足城市活动功能的城市滨水景观。场地主要是涪江冲击出来的滩涂,多为砂卵砾石,渗水严重,场地外围是已修筑的20年一遇的防洪提,设计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与洪水相适应的景观?如何保护作为城市稀缺资源的中心区域湿地?同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如何通过场地景观设计来激活城市活力?

▼城市中的滨水空间

设计策略

打造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1)与洪水为友的弹性设计:大部分场地处于5年一遇的洪水线以下,洪水来临易被淹没,所以在设计区域内,设计师利用最小干预措施,尽可能保持地理风貌,在此基础上设置人行步道系统,增加湿地的体验效果。同时,将主要活动空间及设施布置在不易淹没区域降低了维护成本的同时,也不影响场地的市民参与性。

▼连接装置的步道,减少对自然的干预

(2)恢复滩涂的动植物生境:构建生态护坡,在江心岛恢复原来的枫杨和草丛植被,并且增加树岛,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保留滩涂生态系统

(3)打造活力的城市客厅:根据用地适应性及项目定位,划分不同功能区域——运动休闲区、城市阳台区、大佛寺湿地区等,设有涪江浴场、运动客厅、城市阳台、花梯漫步、江舟湿地、莲花净土、密境修行等多种活动空间,为市民游玩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

▼人们可以在步道中体验自然

4)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梳理当地的文化,提取与场地最相宜的两个文化,即大佛寺板块的佛教文化,和金福岛对应的航运文化,通过场地及场地构筑的设计立体的展示地方特色、精神。

▼城市阳台

▼丰富的植被

结论

公园建成后,提升了整体城市的形象,并且成为潼南的城市新名片。设计师以保护湿地,重新激发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原则,以与“洪水为友”的设计理念,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增加场地活力,为潼南未来的城市风貌提供了样本。

▼人们在露珠装置中的活动

▼草坪上的休息区

▼城市阳台,欣赏湿地景观

项目地点:中国重庆市潼南区项目类别:景观项目规模:99ha设计时间:.07建成时间:.5设计师:土人设计Turenscape委托方:重庆市潼南区规划局

版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