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文庙研究丛书》
本丛书精选中国各地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国保”“省保”文庙,目及东西南北,从山东曲阜、济南到山西太原,从河北正定、定州到河南郑州,从陕西西安到广西南宁,从湖南宁远到云南建水,从上海到江苏苏州、江阴——星光熠熠,带我们仰望中华文明的天空。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梁思成与正定文庙研究的故事。
《正定文庙研究》
一个人和一座城:梁思成与正定文庙
正定两文庙的命运与整个正定城历史地位的变迁紧密相连,而城市历史地位的变迁,不仅与整个国家运势密切相连,更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无论哪种变化,人都是其中的决定因素,常常由一个人影响了一座城。在追溯新中国成立前对正定文庙认同的史实时,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人就是梁思成先生。他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不仅影响了这座城,更为两文庙的保护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原貌(梁思成摄)
兵荒马乱中与正定的邂逅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除隆兴寺及四塔之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我因在进城后几分钟内所得到的印象,才恍然大悟正定城之大出乎意料之外。但是当时我却不知在我眼前这一大片连接栉比屋舍之中,还蕴藏着许多宝贝……”
年4月16日,在“人间最美四月天”里,一个人和一座城相遇,让这座被历史的烟尘掩盖了所有光芒的古城又渐渐发出了明亮光彩。
正定县文庙棂星门
(当时用作县立女子乡村师范学校)(梁思成摄)
“仿佛是前世的约定和今生的必然,正定古城的洞穿千年烟岚,处处弥漫的弗远古朴、美轮美奂的气息,早在年就被当时远在北平、正醉心于古建研究的青年梁思成捕捉到,于是便有了他成就斐然的古建考察生涯中的第一次与正定的邂逅。”
就是这次相遇中,诞生了一篇建筑学经典文献《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梁思成在这篇文章里留下了对正定城许多宝贝(其中就包括正定府县两文庙)的珍贵记录。这些记录使正定古城的文化古迹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更让府县文庙这两处未来的国保文物得以重生。
中国古建筑大规模抢救普查工作
梁思成,祖籍广东,我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长子,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年梁思成出生时,正值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年,11岁的梁思成随家人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进入清华学校。在清华八年,梁思成展现出多种才艺,包括擅长钢笔画的天赋。年,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年,梁启超得到一本宋朝颁布的建筑著作《营造法式》,托人带给在美国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并殷殷嘱托二人:“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先宠也……遂以寄思成、徽因永宝之。”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是中国最完整的关于建筑规制与技术的专业书籍。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婚后到欧洲各国参观了一些著名古建筑,对比国内古建筑的落魄境遇,深受触动,发誓要写出中国的建筑史。同年,梁思成夫妇回国,在沈阳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
府文庙西门育才坊(梁思成摄)
年,朱启钤出资成立营造学会,其名来源于《营造法式》。学会以他北京的寓所为会址,旨在研究建筑文献和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年2月,营造学会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营造学社申请了中美及中英庚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经费(即“庚子赔款”)。
朱启钤请学社成员、清华老校长周贻春专程赴沈阳,动员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加入学社。于是年秋,梁思成夫妇回京,正式加盟营造学社,并担任法式部主任。从年到年的十年期间,梁思成夫妇率领营造学社的同人,不畏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走访了多个县市,调查了多处古建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对中国古建筑的普查工作,搜集到了大量珍贵资料,其中很多资料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梁思成和这座被时代洪流冲击到边缘的没落古城相遇了。古城正定让梁思成如获至宝。在他撰写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里到处洋溢着对这座古城的震惊与赞美。
正是得力于梁思成对正定古建筑的大力发掘,年梁思成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保护正定隆兴寺佛香阁宋塑壁向中英庚款董事会申请专款修葺。年3月,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四千元。刘致平携同工匠一名再度复勘,并设计保护方案。在史料中没有发现此事后来进行得如何。当时的时局是,7月即爆发卢沟桥事变,日军进入全面侵华状态,营造学社被迫南迁。抗日战争胜利后,营造学社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资金日渐紧张,创办者朱启钤先生已经家资散尽,无力为继,最终于年撤销。修葺隆兴寺佛香阁宋塑壁的事情终究不了了之。
县文庙大成殿(梁思成摄)
年,梁思成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的建筑学家。他于此年第三次(第二次为年11月,获得大量考察资料,但未经发表即遗失了)到正定进行考察,提出很多权威性的宝贵意见,为正定的文物保护指明了方向。
梁思成考察正定,除形成了《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这一颇有科学价值的考察总结外,还绘制了大量的古建筑结构图,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结构摄影图片,为后来正定大批文物的修旧如旧提供了翔实资料和科学依据。通过考察,他对正定的许多古建筑做出了很高的科学的评价,确定了一些建筑的建造年代。
正是因为正定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赡的古建筑遗存,梁思成才对正定城情有独钟;也正因为有梁思成多次探访和考察所做的科学评价,古城正定才得以增辉添彩。
梁思成与正定府县两文庙
年4月16日,梁思成与绘图生莫宗江和一个仆人第一次考察正定。上午七时十五分由北京前门西站出发,下午五时到正定。原定两周,受当时战事影响,七天后即匆忙离开正定。在第一次的七天行程中,梁先生是在第三天拜谒的府文庙,并于最后一日下午,忙里偷闲前往县文庙。
年11月,梁思成偕林徽因女士与绘图生莫宗江再次来到正定,对正定重要的建筑物进行了详细测绘并对上次所绘图稿进行了校对、补充和完善。“留定旬日,得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当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这次考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
修复后的正定府文庙元代戟门
府文庙前殿是正定城唯一的元代建筑,这得益于梁思成“真正元代原构”的慧眼识别。县文庙大成殿,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得益于梁思成的慧眼识金。县文庙大成殿是梁思成第一次来正定时最后一天的无意发现。当他进入文庙后,“好一座大成殿,雄壮古劲的五间,赫然在眼前”,“从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关于此殿的始建年代,梁思成经过考察,推断说:“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当时,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在文庙内,梁思成当即告诉引导他们参观的校长这大成殿也许是正定全城最古的一座建筑,请他保护,“不要擅改,以存原形”。
《中国文庙研究丛书》
《中国文庙研究丛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长江教育院院长周洪宇任总主编,河南大学教授、信阳学院中国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国权任副总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教育史学研究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历时五年有余精心打造,终成功面世。
本丛书遴选十三座文化内涵丰富、价值意蕴丰厚的文庙,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历史沿革与现状、选址及生态、祀制与礼仪、教育与社会教化、建筑及文化内涵、相关人物考、传承与影响等多个维度,以及从儒学史、文化史、教育史、建筑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聚焦和渗透的视角予以微观分析和深度描述,深刻深挖和阐释其文化及精神内涵,全面剖析文庙与官学结缘后所形成的“庙学合一”这一独特的教育现象,及其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教育生态所发生的的深刻影响。另外,书中所附各文庙的珍贵碑刻与文献,可为读者研究文庙提供重要史料参考。
本文选自:徐莉,李荣新,曹源《正定文庙研究》
编辑:王莹 审核:白汉坤
小荷听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