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西域到底有多吸引人,看大家扎堆游新疆就知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3/7/25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西域有多好?

天山的雪、阿勒泰的草原、吐鲁番的绿洲、鄯善的沙漠、喀什的伊斯兰风情、慕士塔格的日照金山、罗布泊边的库尔勒……

话说,唐僧师徒一行拜佛求经,向西行去,抵达一处神奇之地,那里寸草不生,口干舌燥,酷热难耐,您猜这是哪儿?聪明人一听就知道,火焰山到了!这就是“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看把老猪晒的

火焰山的大火不是一般的火,非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灭。“嫂嫂”的芭蕉扇可不好借,前后经历了真假芭蕉扇,悟空变成牛魔王,牛魔王又变成猪八戒,甚至搬来了哪吒三太子,你来我往好几个回合,火焰山的大火这才被扇灭。

△真八戒还是假八戒?

西游记里的故事脍炙人口,火焰山更是万千小孩子心目中的“圣地”。其实火焰山并不是吴承恩胡编乱造的地方,世上真有此山,此山真叫火焰山,就横亘在吐鲁番盆地的北缘。这里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天地表温度能上89度,“晒化了”真不是吹的。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脉在烈日下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盘旋上升,如同熊熊大火。

这种奇观在内地并不多见,它发生在遥远的西域,当然,也只能在遥远的西域。地理上的距离让这块广袤的土地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史记》中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这动辄万里千里的,即便在今天,飞一趟也得不少时间,何况千年以前?不易抵达所以不了解,不了解自然神秘。

△今日火焰山

哪怕到清代,乾隆皇帝都被西域迷的神魂颠倒,尤其是西域的女子。他的妃子中就有一位来自回部,很受宠爱,她的身影在清宫的画作上时常出现。就好比下面这张《塞宴四事图》,后面红衣女子就是那位西域宠妃。甚至圆明园西洋楼里有一座颇具穆斯林风格的礼拜堂也是皇帝为她而建。

来自西域的妃子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于是后人传的绘声绘色,有人说她“体有异香”,这大约也是《还珠格格》里那位天仙似的香妃的来源吧。

△《塞宴四事图》,后排红衣女子就是来自回部的容妃,当时还叫和贵人

△圆明园方外观曾为香妃礼拜堂

△圆明园方外观的今日

即便是现代,西域的神秘依然深入人心。你听过《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吧?精绝就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这个被翻拍过很多次的盗墓故事,背景正是主角一行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古城遗址寻找“鬼洞”。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楼兰美女,大漠风云,丝路要道,传说中各种神秘超自然现象频发的罗布泊,阿斯塔纳墓群挖出的千年古尸……总而言之,西域这块地方太特别了,位置偏远,生态复杂,文化多样,天生就是故事的发生地,从古至今都攫取着人们的眼球

自从疫情限制了出国旅行的步伐,新疆就成为了热门旅游地,内地游客扎堆奔赴新疆。毕竟,这里大概是我国最有“异域感”也是文化最丰富的地方了吧,天山的雪、阿勒泰的草原、吐鲁番的绿洲、鄯善的沙漠、喀什的伊斯兰风情、慕士塔格的日照金山、罗布泊边的库尔勒……哪一个不让人对西域心驰神往呢?

哪怕只是一处小小的切面,就可瞥见西域的前世今生。高昌故城是高昌国曾经的都城,今日唯余一片断壁残垣的遗址,但你依然能在遗址中感受到这个国度曾经的繁华与宏大。

它是吐鲁番绿洲中的一座重镇,是西域与内地沟通的门户,也是历史上东西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人都说了,“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此其西域之门户也”。

△高昌故城

这样的交通要道,虽然商贾云集,人口繁荣,经济富庶,但必然是多方必争之地。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庞大有力的中原王朝,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便可看出中原王朝对这条通道的重视。而丝绸之路的另一端是另外一个强有力的游牧民族——匈奴(不同时期有突厥、柔然、鲜卑等)。夹在两个政权之间,高昌的命运并算不上安逸。

同为丝绸之路通道上小国的楼兰也遭逢过同样的命运,以至于楼兰王都跟人家感叹,“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

在这样的局势下,高昌的政权更迭不息,时而亲近中原,为汉族政权所吸纳,时而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前锋,如此交融的地区,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也有所体现。

△高昌故城

有记载说,高昌居民“人多噉麨及羊牛肉”,麨是中原大地上一种普遍的方便食物,将粮食炒熟后就可以随身携带食用。黄河以东的人炒麦子,北方人炒粟,东边的人炒米,基本上本地种啥炒啥。而牛羊肉则是西域地带游牧民族爱吃的东西。从饮食上就可见胡汉在高昌的融合。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菜单更能印证这一点。宫中用菜账目上出现了“炉饼”,就是那个“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的“胡饼”,酷似今天在新疆随处可见的馕。还出现了“汤饼”,这个东西可是风靡中原,《世说新语》里南朝都有个“汤饼试”用来形容美男子肤白貌美。

因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这里聚集了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群,他们把本民族、本地区的食品连同饮食习惯带到高昌,西至粟特,东至长安,这条漫长通道上的文化,不约而同的相遇在高昌。

高昌国虽然夹在大国之间,处境微妙,但它的繁华丝毫不落于中原。今日你若徒步进入高昌故城,烈日下恐怕会走断腿,城墙周长超过五公里,内部建构复杂,区域划分清晰。

还能看见可汗堡规模宏大的轮廓,大佛寺高耸的壁龛,异域风情十足的穹顶。如今虽然宁静残破,但闭目依然可以想见当年车马喧,街道上走过僧侣、粟特商人、敦煌来的农民、柔然贵族、中原王朝的使者……马匹、骆驼、羊群穿越沙海戈壁抵达此处绿洲,疲惫焦灼,此时双眼放光,加快脚步……

△可汗堡的外观

△高昌城外城墙

△佛塔

而不远处的交河城曾经也是这一区域的中心,它治于西域车师人之下,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生存状态,都呈现完全不同的风貌。如今,交河故城也保留了生土筑成的城市外壳,一如时间胶囊一般冻结于此,等待你我去发现和探寻。

△俯视建于台地之上的交河故城

从吐鲁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这个小小的切口便能窥见西域的特点,它广袤、复杂、多元、融合、扼守关要又自成一格,正如后人总结的那样,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而整个西域莫不如是。

无论是过去的西域,还是今日的新疆,都是一片神奇的热土,是多种文化荟萃之地。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唯历史与文明是不变的火种,这也正是西域的迷人之所在。

古人与今人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给岁月以文明”。当你真正站在新疆,身处荒凉颓败的故城,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到,西域,它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theend-

#冷知识小课堂

玄奘法师西行之时途径高昌,高昌王鞠文泰非常赏识他,再三挽留,玄奘为了表示自己“西来求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的决心,绝食以明志,三天三夜不吃不喝。鞠文泰终于被玄奘的决心所感动,同意让他继续西行,但是前提条件是:咱俩得在我妈面前拜把子结为兄弟。

玄奘同意了吗?

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请留言,我们将在留言区公布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泥螺君拍摄

重点参考资料:

《高昌国——公元五至七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宋晓梅著

撰文:观复泥螺君

监制:观复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