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没有人不知道普宁寺,几乎所有来承的游客,也都要去普宁寺去拜谒大佛。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世界第一木制大佛,太有名了。
年,普宁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被评为中国首批5A级佛教圣地。
文革期间,红卫兵小将想砸毁大佛,是周总理办公室的电话保护了大佛,破四旧的时候,居然有人拿着锤和尖镐来到承德普宁寺,要砸大佛(点击蓝字可看)
可是,即便是住在承德很多年的人,也不一定知道这件事: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绝大多数都归承德市文物局管理,而唯独普宁寺归民族宗教局管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看下面这份文件。
这是一份从碧峰门古玩市场淘来的文件,淘到这份文件的人叫王嘉琦,今年不满17周岁,是承德开放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共青团员。
在很小的时候,王嘉琦同学就痴迷于承德历史的研究。每逢星期六、星期日,他都在旧书市场遴选有关承德的历史资料。
王嘉琦得知承德市档案馆面向社会组织及个人长期公开征集承德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档案资料,决定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周年之际,通过承德市慈善总会定向向市档案馆捐赠有关承德的档案资料。
这批档案资料,经市档案馆工作人员5天加班加点地整理,共有件。年5月24日的这份《承德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承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普宁寺的交接书》,就是其中的一件。
承德开放大学的前身是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承德开放大学校长、承德市人大原副主任孔庆龙、承德市慈善总会会长、市民政局原局长吴庆国,承德开放大学副校长苏宏伟,王嘉琦同学的班主任徐丽,王嘉琦同学的老师李晓平,王嘉琦的姥姥王凤琴等人出席了捐赠仪式。
承德市档案馆馆长任溧馨在捐赠仪式上说:
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档案工作是一项与治党兴国和民族复兴密切相关的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档案工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做好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工作是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题中之义。
档案馆是永久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是各项工作利用并研究史料文献的中心。档案馆功能的发挥,首先取决于档案资料的征集。征集工作是确保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基础工作,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丰富馆藏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入新时代,档案资料征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在依法征集的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鼓励社会各界主动地、经常地向国家捐赠有历史和研究价值的档案资料。令人欣慰的是,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王嘉琦同学将个人征集的六千多件档案资料无偿捐赠给市档案馆,体现了对档案馆的庄重信任与托付,这种化私为公的高尚行为,令人尊敬。我们要通过承德电视台、承德日报等媒体,对这种高尚行为给予鼓励和褒扬,通过宣传希望争取有更多社会各界人士以王嘉琦同学为榜样,关心档案,参与征集,踊跃捐赠,为承德历史文化的传承积累更多的宝贵资源,注入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