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义和团勇士赵三多,百折不挠,体现了反帝反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3/6/14

众所周知,在我们历史上清朝晚期,朝廷腐败无能,令全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今天为大家讲解这段历史事实关于晚晴时期义和团勇士赵三多,百折不挠,体现了我国民间义士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统治的大无畏精神。

赵三多(年—)字祝盛,俗称老祝,冀南威县沙柳寨人。三多家境贫寒,青年时期打过短工,做过银匠铺学徒。他自幼练拳习武,擅长梅花拳,遍设拳场,广收门徒,是威县一带颇有名望的梅花拳首领。三多豪爽义气,爱抱打不平,常替无辜百姓申诉,与豪绅官吏据理争讼,因此深受当地百姓尊重。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文化渗透日甚。洋人假传教之名,勾结痞民,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激起民众反洋怒火。三多目睹传教士与教徒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官吏屈服洋人,护教抑民,气愤填庸。他“排满兴汉”的宗旨逐渐为“反清灭洋”所代替,积极参加群众的反洋教斗争。光绪二十一年(),梅花拳中有些人不同意赵三多参与反洋教会斗争,劝他说:“我们祖师自明末清初传道,至今已经16代了,文的烧香为人治病,武的练拳强身健体,没有烦乱的事。”三多回答说:“我不干掉天主教,天主教也不放我过关。诸位老师放心,我闹事绝不妨碍梅花拳,我以后还想咱同道隐藏我呢,再不必劝我了。”于是他将率领的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光绪二十三年初,梨园屯的闫书芹“十八魁”反教会斗争受挫,感到势单力薄,遂访赵三多,要求拜师,并加入义和拳,请他出面领导斗争。赵三多经过考验认为“十八魁”是真心反洋便慨然应允。

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赵三多召集拳民在梨园屯聚会,亮拳示威。周围几十里的乡民纷纷前来参加,摆会三天,亮拳者余人。他们短衣带刀,填塞街巷,驻梨园屯的军队不敢阻拦。山东巡抚奏知清廷,并拟先抚后剿。光绪二十四年秋,袁世凯派东昌知府洪用舟带领地方官员到冠县,召集乡绅传赵三多到中兴集。赵三多大义凛然,只身到中兴集。洪用舟赐给他“直良可风”匾额一块,并赏禀生头衔。赵三多说:“我家住茅屋矮房,挂不开你这匾额,我出身贫寒,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不配禀生头衔。”愤然离去。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十一日,赵三多聚集义和拳余人,在冠县蒋家庄竖起“顺清灭洋”的旗帜,祭旗起义。三多为统领。啸聚数千人,蔓延十余县。声势大振,风鹤频惊。起义后,赵三多率拳民攻克黑刘村教堂和红桃园教堂后挥师东南,直奔临清小卢教堂。教堂洋人闻风丧胆,惶惶如丧家之犬,狼狈逃窜。起义军紧接着经临清转战邱县,起义队伍不断壮大,清政府惊恐万状,飞逝山东巡抚张汝梅派兵镇压,在邱县常屯激战多时,互有伤亡。张增兵5个营,与清兵派来的营勇8个营联合进剿,在威县候魏村南包围义和拳队伍,义和拳战士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三多带领二三百人突出重围后,将义和拳队伍兵分三路,他自带一股,北上武邑、枣强一带,重新组织反洋队伍。

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八日,三多借佛爷生日,以烧香为名,在正定大佛寺主持召开各县各场主要受领参加秘密会议。会议决定把义和拳改名义和团,各首领率队进攻一面,同时起义。还制订了义和团纪律:一、不允许抢劫百姓财务犯者立斩。二、除暴安良,不准扰乱百姓。三、不准奸淫妇女,犯者立斩。光绪26年春,河北大旱,贫苦百姓无以聊生,纷纷参加义和团队伍。赵三多率义军和难民数万余众在河北南部杀洋人、烧教堂、扒铁路、毁电杆,强令富户均给粮食,并与京、津地区义和团互相配合,声势大振。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中外反动势力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坚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地方官吏、土豪乡绅催捐如虎,农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光绪28年3月16日,赵三多与景廷宾在巨鹿厦头寺宣布起义,竖起扫清灭洋,官逼民反的大旗。表现了与帝国主义和清政府血战到底的决心。景廷宾被推为龙团大元帅,赵三多为主将。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进攻张家庄、寺庄等教堂,杀死法国传教士罗泽博。赵三多的起义军打着白边黑旗,气势恢宏,浩浩荡荡。清政府渝令袁世凯迅速围剿,起义军身陷重围,因力量悬殊,弹尽粮绝失败。景廷宾被捕,于6月24日被杀于威县。赵三多于巨鹿吉家屯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绝食7天,于7月6日英勇就义,牺牲后被枭首示众数日。

赵三多坚持斗争达5年之久,历义和团运动始终,临危不惧,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封建统治的大无畏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