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大佛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在著名的北京路步行街中央,是繁华围绕的一片清净地,众红尘中的寡欲之地。寺内烟雾寥寥,檀香的气息充满了整座寺院的角落;抬眼望去,盒子式的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在四周环绕,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昨天与同学L游了大佛寺,也是我第二次来了。第一次是觅着檀香而来,如同馋嘴的猫儿闻见了鱼腥气儿,也是杂志《如是雨林》的牵引,与同学C一起去的。早在高中时,我就有订阅大佛寺出版的《如是雨林》杂志的习惯,杂志社每两个月寄一次,一直寄到我在广州的大学,而且都是免费给我邮寄,很是感激。很早就想圆了我的助刊梦,寄款又不太好意思,毕竟还在读书,钱太少又怕被笑话;如今能亲临,怎能不惊喜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呢。初入山门,最惊叹的是它的位置,如同璀璨的钻石巧妙镶嵌在五彩的环带上。据悉,大佛寺始建于南汉时期(公元—年),年重建;盒子式的高楼大厦渐进式升起,盖过了往日的古朴佛香。因同学C有着“非人”的单纯,对佛教不感兴趣,却也不会亵渎这两千多年的真理,与之游,可以更好去约束他的浮躁心,从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爱情的荆棘,在檀香环绕的世界里可以沉淀内心的浮躁。同学L则过于小心拘束,过度谨慎对佛的态度,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他的好奇与求知,以我这“以历史宗教角度去看宗教”的人去讲解,也是很有感觉。大佛寺庞大而庄严,大雄宝殿里三尊高6米重达10吨的黄铜大佛古朴宁静、安祥注视着外面的红尘。年9月,广东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在大佛寺正式成立,《如是雨林》杂志就诞生在这个图书馆里。已故大佛寺云峰长老曾为图书馆题词“阅经书念法典常使本性安详,观佛图想慈容深感身心自在。”之所以对佛有如此乐趣,言传而不可身教,眉目而不可手笔。总如禅宗六祖惠能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般不可言说。大佛寺周边的北京路步行街我所认为的佛教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大乘最巅峰的见解,远离了一切承认,也不偏堕任何一方。正如龙猛菩萨所说:“我无承认故,我即为无过。”最赞此直白,最美其清新。步入天王殿,弥勒菩萨的笑容使每个进入寺院的游客都心情平淡,却如“开口便笑笑古笑今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难容之物”一样警醒世人。绕过四大天王,注目韦驮菩萨,赞颂金刚的大智慧力。漫步走进大雄宝殿,顶礼释迦牟尼的威严,绕过十八罗汉,举头注目普贤、观音、文殊,轻声却步,闻听阿弥陀佛、药师光王佛的不可思议力。走出主殿,在其左边的地藏阁,倾听来自地狱的袅袅佛音,领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地藏王菩萨的大无畏之心。一览过去,繁华中的“大佛寺图书馆”里静读梵音,书海里的畅游远比苦海里的奔波好得多。同学L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我想,是世人的不了解,是世人的对宗教的芥蒂,才有那么多人认为宗教是迷信,信教便是迂腐、不前进,像是之前有说过的,把宗教看作是哲学来看待,就会顺畅很多。来来来,浮浮沉沉的寰宇里,泡一杯热腾腾、清香扑鼻的热茶,足解你凡尘之苦了。这一弯涤荡心灵的海湾,愿长存。需要了解的是,最近大佛寺正在翻修,原来的山门、天王殿、图书馆等都已经拆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崭新的大佛寺会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用更多震撼的佛像、建筑艺术去震慑世人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