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张掖大佛寺文物精品赏析,你见过这些吗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2/7/28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0927/115874.html

张掖大梵宇是集修建、绘画、镌刻、塑像等艺术为一体的释教文明博物馆。做为处所汗青、文明、艺术的要紧构成部份,它代表了大梵宇释教文明进展的汗青历程。这些释教文物,不只的确地响应出张掖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相干期间的修建、绘画、雕刻、版刻等艺术进展的汗青,并且在不同水准上供给了西北、特别是古代张掖区域相干宗教崇奉、心思看法、政事搏斗、民族相干、对交际流、社会生存、民情习气、临盆本领、修建衣饰、典章轨制等进展蜕变的抽象质料,具备贵重的艺术、汗青和考古价钱。

一、元五股金刚杵

金刚杵别名金刚智杵、坚慧杵。在密教中,意味着摧灭烦闷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五股杵在金刚杵类法器中,又称五智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彩、五股金刚等,其五峰系表五智五佛,个中中间锋意味佛之实智,其他四锋则为四佛权智之标记。张掖大梵宇藏元朝铜金刚杵,长17.5cm,重.82克,质量黄铜,范铸工艺。从集体形制看,两端粗圆,状似亚铃,外型为中间杵贯串两端,顶部略成杵锋。主杵焦点有隆起的笼统化佛头妆饰,双侧各饰佛头两个。杵铃两端粗圆如伞,两端别离为八根扁棱状伞骨呈弧状承接于中间杵,伞骨下收,集于圆形莲座之上。整器外型新鲜流利,在循从法器的楷模法式外,亦不失器物的小巧精密。

二、清毗卢遮那佛光彩真言曼荼罗经版

清毗卢遮那佛光彩真言曼荼罗经版,是大梵宇现存块佛经雕版中最具特色的经版什物之一。此版集体略呈方形,松木质量,长44cm,宽39cm,厚5cm,单面镌刻,文字分华文楷体和梵文天城体两种。版面上沿处文字为华文楷书“毗卢遮那佛大灌顶真言”,左右沿处为四句华文唱偈“真言梵语触尸骸,亡者即生佛净土;见佛闻法亲授记,远证无尚大菩提”。下沿处文字较大,实质为华文楷书“此咒出大藏经”。版面焦点有毗卢遮那佛梵文天城体种子字,环绕种子字领域的是呈顺时针方位、形如圆环的二十三个梵字构成的光彩真言字轮。

毗卢遮那佛光彩真言曼荼罗,是四类曼荼罗之种子字曼荼罗中的一种,在密教中,诵持光彩真言,是灭罪过、除疾病、息灾难等所用的秘法。毗卢遮那佛光彩真言曼荼罗经版在大梵宇的保存,申明和增加了一些大梵宇在释教文明进展中的汗青题目。

首先,毗卢遮那佛光彩真言曼荼罗,是密教在张掖宣扬最直接的表明,从侧面显示出大梵宇释教文明进展的多元性,同时也折射出清朝张掖区域汉族与少量民族间的相融相干;其次,它进展和丰饶了张掖大梵宇释教艺术、特别是曼荼罗艺术的粗浅内在,与大梵宇佛经扉画中的说会曼荼罗、降魔曼荼罗、涅槃曼荼罗等,协同构成了曼荼罗艺术在张掖传承进展的明显头绪,这类特殊的释教艺术大局,所阐释的佛界法会的诸多仪规,使其具备一种奇妙莫测的释教气味。

三、明永乐佛曲

佛曲源于印度,初称梵呗,所以短偈大局来赞美佛、菩萨的赞歌。南北朝期间,民间吟唱赞偈甚多,乐僧辈出,至唐朝,佛曲已广泛风行。那时的佛曲大局有《婆罗门》、《悉昙颂》、《佛说楞伽经禅门悉昙章》等三百余首。明永乐二年(公元年),明成祖征集唐、宋、元以来通畅南北的释教音乐调子,编成《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称呼歌曲》行世,这便是张掖大梵宇保管的明朝永乐佛曲。

大梵宇明朝永乐佛曲,有巨细本两种,个中大本八本,小本四本,实质完好,均为蓝绢包背装。大真名为《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称呼歌曲》,长42cm,宽27cm,厚5cm;小真名为《诸佛如来菩萨称呼歌曲》,长27cm,宽17cm,厚5cm。质量白宣,墨本楷体竖排版式,实质有明成祖《御制感到序》、《神僧传序》、曼荼罗画、曲牌目录称呼、曲牌正文和《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称呼歌曲后序》等。无乐谱,唯一汉字填词。曲牌目录分南曲、北曲,个中南曲首,北曲首,总计首。佛曲采集之多,可与陈旸的《乐书》、崔钦的《教坊记》和《宋史·乐志》相媲美。从质料来看,实质不异的永乐版佛曲,在北京西郊觉生寺(俗称大钟寺)永乐大钟的铸文中有部份收录,在大梵宇另藏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中,也悉数收录。但功夫更早,且以单行本传达的明永乐版佛曲仅张掖大梵宇保存,这关于探索我国明朝释教音乐的进展具备要紧的探索价钱。

四、明成化十三年重建卧佛记事铜牌

年,张掖大梵宇卧佛腹内发觉铜镜、铜壶、货币、佛经残片等一批释教装脏物。个中一起编年为明成化十三年的记事铜牌,引发了办事人员的精深趣味。这块铜牌高49cm,宽44cm,长方形薄铜板上沿饰做覆莲花瓣状,下沿为仰、覆莲台形,纹饰皆捶揲而成;正面錾刻有个华文楷体字,实质为明成化十三年(年)张掖因地动而重建卧佛的记事,题名处有僧职名单。

明成化十三年重建卧佛记事铜牌的发觉,填补了张掖大梵宇的敕建功夫只存方志记叙而无什物表明的空白;从题名处的僧职名单中发觉蒙古族掌管和藏族侍佛督纲姓名,也进一步怔实了藏传释教对大梵宇释教文明进展的粗浅影响和明甘州汉族与少量民族之间的相干;此外,它记录的明成化十三年,张掖产生地面震,卧佛佛首倾颓,大梵宇随后重建。这关于探索大梵宇修建、塑像的汗青及我国古代地动灾难等状况也供给了贵重的汗青质料。

五、明甘州左卫僧纲司铜印

明甘州左卫僧纲司铜印,方形黄铜质,长柄钮,范模锻造。边长4cm,正面为錾刻九叠篆朱文:"甘州左卫僧纲司印",印背左边刻有楷书"甘州左卫僧纲司之印",右边为制印功夫:"大明戊子年四月造"。

僧纲司为明省甲第释教工做办理机构,明初,太祖朱元璋依宋制设各级僧司、僧官,在京设僧录司,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僧录司诸僧官由礼部委派,各省僧纲司,设都纲一人,要紧职责是监视僧众行仪等。永乐六年(年)甘肃镇设"甘州左卫僧纲司",《重刊甘镇志·建置志·公署》也记:"僧纲司,弘仁寺内(大梵宇)"。年,张掖市市级文物守护单元高总兵府内兴修典籍馆,民工在挖地基时无意发觉此印,遂即入藏,明甘州左卫僧纲司设于大梵宇的汗青底细更得以印证,同时,从印的级别也也许响应出大梵宇在明朝甘肃释教工做办理中的身分。

六、《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

《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别名《永乐北藏》。明正宗五年(公元年)英宗天子朱祁镇御赐,为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年)命令在北京开雕之大藏经。《金陵梵宇志·钦录集》卷二曾记,永乐十七年(公元年)三月初三日,宣僧录司右善世道成与一如等八人于西红门,降旨“将藏经好生订正明晰,要紧刊板。经面用湖水裱素绫”。校经所在北京庆夀寺。《北藏》刊板,自永乐十七年三月起头订正藏经,至英宗朱祁镇正宗五年十正月信版刊竣,用时二十一年(公元—年)。要紧颁赐寰宇名山大寺。藏经自信乘般若经起,至明三藏法数,集释教经、律、论之大成,共收经部,卷,分做函,以千字文编次自“天”至“石”。明正宗六年(公元年),《北藏》首部佛经《大般若波罗蜜经》来到甘州(张掖),至正宗十年(公元年),悉数《北藏》赐经了结,进行了承旨典礼。

《北藏》藏经装帧、印刷考究,函套和经本高低掩面正常裱绫或绢,封面以蓝绢为底,墨色经题下有千字文函号、册次。每版录经文25行,折为5页,每页5行,每行17字。版式的特色是张大了版心,加大了字体,充足显示出官版大藏经的风格和高贵。版框寰宇边线为子母线,外粗内细,外框高约27.30公分,内框高约26.30公分。一页长12.8公分,纸宽约36.6公分,天头高约7公分,地足约2.6公分。通篇采取赵体字。卷首提名下标注千字文编号及号、册次及版次,函号和册次均为阴文,在圆形双线边框内。

《北藏》每卷卷首有扉画一种,画幅为一版五页,边框系高低双边,左右单边,长约63公分。扉画焦点绘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身着莲花图案法衣,右手臂上曲于胸前做指摹,左手臂平曲于腹前,掌心进取。释迦牟尼佛双侧闻法僧众各32位,有菩萨、四大天王、天龙八部、十八罗汉。《北藏》各函首册扉画前有御制藏经牌,末册尾一些印本再有御制施经牌,函末亦有护法神韦驮像。

《北藏》佛经在大梵宇的入藏,极地面丰饶了大梵宇释教文件的实质,餍足了僧官、僧徒看念颂经的需求,对探索华夏大藏经的汗青和实质均具备极高的汗青价钱,是大梵宇蜚声外埠的镇寺宝物之一。

七、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是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典范的汇编,它聚集了般若系16种典范(即十六会),共卷,唐玄奘译。此经宣说大乘便是般若,般若便是大乘,大乘般若无二,诸法“性虚幻有”的心思。做为大乘释教原形理论,被尊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般若波罗蜜”的含意便是“经过聪明来到此岸”。唐朝曾奉被为“镇国之典”,昆裔诸类大藏经也多以此经为首部,是华夏释教的原形经籍之一。

 明正宗六年(公元年),御赐之北藏》首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由钦差讲经兼赐宝藏的圆融显密宗师道深运至张掖。钦差坐镇陕西甘肃等处御马监兼尚宝监阉人鲁安公王贵(法名朵尔只省巴)为“上以图报列圣宠赐之洪恩,下以效资宗祖种植之厚德,更计显考昭虎将领王公、显妣吴氏太淑人,由乎善利泛慈航,登此岸于菩提,次及己躬雪衍,尤增富寿于景运”,集处所名人以《北藏》首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为底本,取绀青纸为质,依千字文编序,金、银缮写绘画,总计卷。叙言通篇用金泥缮写,经文文字用银泥缮写,凡“佛”、“菩萨”“世尊”、“菩萨摩柯萨”等尊谓,皆用金泥加以重描。艰涩之字注通假字以便朗诵,并于每函卷首扉页置精密的金线描曼荼罗画一副。

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现存卷(本),分三十函,每函五本,每本两卷,合为十卷,个中扉页曼荼罗画28幅,分五折页金线描写。画幅总宽61厘米,高28.5厘米,面积0.17平方米。画面以本尊释迦牟尼坛城为中间,领域绘以十方众佛、菩萨、诸天、罗汉、神众等尊像,人物多达一百零八尊。经籍封皮以绫锦装帧,刺绣龙纹图案,尽其高贵。

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经布告法结体周正,字体淡雅美丽。卷首曼荼罗画显密统筹、佛道相杂,人物精丽,线条优美。透射出激烈的艺术感化力,使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满盈持久不褪、浮华稳重的金粉之气。汉藏融合的艺术品质,是民族文明彼此融合的汗青见证,也是张掖先民精通智力与艺术能力的充足展现,的确的响应了明朝张掖释教文明艺术进展的进步与繁盛。

起源:张掖大梵宇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