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在历史上曾经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至今它的南城门正上方,还镶嵌着笔锋苍劲有力的“三关雄镇”的牌匾。它的四座城门,东门叫迎旭门,南门叫长乐门,西门叫镇远门,北门叫永安门。四座城门,又各拥三道门:瓮城、月城、内城。在正定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东门以里大佛寺,东门以外接官厅。南门以里阳和楼,南门以外麦饭亭。西门以里石鸡叫,西门以外万人坑。北门以里韩信洞,北门以外出石青。
南城门长乐门东门以里大佛寺,正定城东门以里,是闻名中外的隆兴寺。寺内有七丈二尺高的铜菩萨。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敕令修建的寺院。寺内主体建筑大悲阁,高33米,以前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建筑。阁顶建筑形式与大宋朝京都开封府的金銮殿一个模样。传说这也是宋太祖金口玉言,谕旨亲封的。隆兴寺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石桥,被誉为“河北四宝”。
三关雄镇牌匾东门以外接官厅,是说正定城历代是郡府州县所在地,东门以外修有接官厅。东门称“仪门”,又叫“喜门”。从京都来的赴任官员或出差路过的官员,都要停马住轿,从东门进城拜官,并在厅里举行迎接仪式。凡是参加迎来送往的地方官员,都要依次递上手本,恭候上司的接见和传谕。
城门护城河南门以里阳和楼,建筑与众不同,它的下层和城墙一样坚固雄伟,下面有二座城门式的大门洞。上面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高大殿身。历代文人墨客到正定府都要到阳和楼登高远眺,吟诗作赋。阳和楼是古城正定的地标性建筑,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它“堪比罗马君士坦丁”。损毁消失几十年后,前两年又得以复建,重新焕发动人的光彩。
南门以外麦饭厅,是刘秀被王郎所追赶,路过正定府城南。在河堤上饿得饥肠辘辘,路都走不动了。遇上一位送饭的老太太,讨了一碗饭吃,当时觉得又香又甜,天下无双。后来,刘秀登基称帝,吃腻了山珍海味,就想起当年在真定府吃的那碗甘甜无比的难忘饭食。于是,传令御膳房做一顿这样的饭。但又叫不上名字,光记得那饭又圆又扁,饭粒中间还有小沟。御膳房不知道怎么做,派人到真定查访,请教当年舍饭的老太太。原来,他吃过的饭是正定一带用大麦仁碾压后煮熟的麦仁粥饭。刘秀为了纪念此事,就命令在当年舍饭的地方,专门修了这座麦饭亭。
南城门月城西门以里石鸡叫,说的是城墙中的奥秘。正定古城是一座砖砌的大城,东南西北各有城门三道。在西门的瓮城,就是从里面往外出来后第一道城门往南一拐,在东面的城墙上有一处地方,不论是大车小车通过或者砖石砸地撞击,城墙都会发出“”唧唧”的叫声。过了第二道门就没有这声音了。传说在修建城墙的时候,里边埋着一桩宝贝——石鸡,也有的说是金鸡,其实是物理声学上所说的回音造成的一种现象。
西门以外万人坑,在封建社会出西门往南拐,城墙根处是处斩犯人的法场,与老北京的菜市口差不多。犯人被斩后就地埋掉,因此那个地方就叫万人坑。过去人们称西门为丧门。最忌讳说你快出西门了吧,认为这句话最不吉利。如有事需要出西门,那就说走西门。
南城门翁城北门以里韩信洞,说的是有一段韩信用兵的故事,在北门第一道城门外的城墙根上,有一个很深的圆洞。据说那是汉朝名将韩信为吓退敌军而巧布的疑兵阵。那个时候韩信还没有当上元帅,只带着少数兵马镇守真定。有一天忽然有敌军前来夺城,但不知城内虚实。韩信闻讯后,就命令部下在北城门下,挖了个地洞通到城墙外。城墙上遍插旌旗,吩咐少数士兵持枪巡逻在城墙之上,以炫耀军威迷惑敌人。又把其余兵卒排成整齐的队伍,从挖好的洞口钻出城区,威风凛凛持枪绕城巡逻。队伍绕一圈,再从城门回到城里,换一旗帜又从洞口钻出。这样周而复始,兵将如源源流水,无休无止。敌军看到城内好像兵多将广,不敢轻易攻城,吓得只好绕过真定开走了。故事有点与诸葛亮空城计类似,只不过主角是韩信。
南城门城门楼北门以外出石青。石青是一种矿物质,能够炼铜或者制作染料。这里物阜民丰,北门以外曾经生产此物。
看似寻常的四座小小城门,默默承载着古城正定曾经的沧桑,成为千年古城厚重底蕴的忠实见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