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0日,广州大佛寺“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研习班”在大佛寺弘法大楼开班,研习班特聘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鍠教授为主讲人,为与会的善信居士讲解《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来自大佛寺读书会、大佛寺念佛堂、以及网上活动报名共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研习班。研习班得到了方丈耀智大和尚等法师的充分肯定与赞叹,并勉励学员珍惜这一机会,对该课程认真学习。
本场讲座是研习班系列课程的第一讲,主讲内容是《赞净土超胜篇》。
第一讲《赞净土超胜篇》课程视频
讲座在学员们的一片念佛声中开始。在这场讲座中,从净土法门的殊胜与适应性、印光大师生平简介、《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文钞嘉言录》与《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特点简介等方面做了系统详细的介绍,随后对《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中《赞净土超胜》一章进行了讲解。
1
净土殊胜,六字洪名显佛性
陈教授在课程开始时指出,净土法门殊胜无比,有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特点,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根基。但是上上根器与下下根器对净土法门更为容易生起不退的信心。而大部分的根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信解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虽然只有一句佛号,但是静心念佛,安住佛号上,心就能静了下来。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时时觉察这一句佛号有没有安住在心中,如果有,那就是在正念中;如果没有,就是在妄念中。
陈教授指出,这方面的修行原理就跟禅宗参话头一样,二六时中,这一句话头都在心中,绵绵密密,用功不绝。而净土法门更有殊胜之处在于,念佛是用六字洪名来开显佛性,以他佛开显自性佛。
2
印光大师,高僧学者皆景仰
印光大师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与虚云大师、太虚大师、弘一大师齐名。同时,印光大师还是净土宗第十三祖,为净土法门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教授指出,与印光大师同时代的高僧都对印光大师非常敬仰。例如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对印光大师更是钦敬无比;又比如近代佛学大师印顺导师在提倡净土行人要以菩提心摄导净土行时,也引用了印光大师的言论;陈教授本人在博士期间也是以印光大师的著作与思想为研究对象,可见印光大师影响之深广。
陈教授表示,许多人初次接触印光大师,容易误认为印光大师言论粗浅,实际上深究之后才能发现,印光大师通达三藏十二部,一生通读大藏经多达三次,而落于笔下,却能深入浅出。这正是印光大师学问根基深厚的体现。
3
文钞存世,百万鸿言化世人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选自《印光大师文钞》,因此陈教授在介绍完印光大师之后,便为众学员介绍了《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文钞》分为正编、续编、三编三个部分,全书凡一百余万字,内容涵括广泛,又不离佛法,立足净土法义,对后世学人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因此,陈教授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印光大师文钞》的特点。
陈教授指出:
在净土教理的阐述方面,《印光大师文钞》开示净土法门,提倡念佛求生净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内容的广度方面,《印光大师文钞》涵盖了佛弟子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巨细无遗,通达人天、声缘、菩萨诸乘;
在言语的深度方面,《印光大师文钞》以回答弟子来信为主,语言平实,立足经藏,既高深而又切实,使得人人读之可行,行之有效。
在影响力方面,《印光大师文钞》感染力深广,给净土行者无比信心,而印光大师本人也表示,依照《文钞》去修行,保证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综合来看,陈教授认为,《印光大师文钞》不仅是净土行人必读必学的著作,更是每一个期望提升道德水平的人所应该研读学习的一部著作。
4
嘉言菁华,文钞精要便参研
《印光大师文钞》全文共一百余万字,对于不少人来说,通读这一百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对于想要学习《印光大师文钞》而时间精力等因缘不合适的人来说,阅读学习《印光大师文钞嘉言录》与《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就是一个非常方便的途径。
因此,陈教授介绍完《印光大师文钞》之后,便为大众介绍了《印光大师文钞嘉言录》与《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的特点。陈教授指出,《嘉言录》主要选自文钞正编,简短切要,对需要求生净土的人,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而《菁华录》广录正编、续编与三编,总体内容不及文钞十分之一,简明扼要,又不失《印光大师文钞》之菁华,因此更加广为流通传习。
5
净土超胜,总论是心能作佛
在介绍完学习材料之后,陈教授开始为大家讲解《赞净土超胜》一文。《赞净土超胜》是《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的第一篇,也是本期课程的总论。陈教授结合华严、净土等诸宗法义,详细讲解了净土法门“是心作佛”的原理以及极乐世界的殊胜。
陈教授非常殷切地叮咛大众,要认识到极乐世界的殊胜,并将念佛修行放在生活中一切的首位。陈教授指出,学习净土不仅要认识到净土的殊胜之处,还要发起真实的菩提心,不能为了去净土享乐而发愿往生,而应该真正期望,以往生净土后的种种殊胜庄严,来实现利生事业。
陈教授坦言,自己平时也以念佛为业,每天以念佛为功课。在这场讲座中,陈教授全程结跏趺坐,身心端正,亲切平和,可见其对净土法门的实践功深。
陈教授的讲解,语言平实生动,具有感染力。在讲解内容的同时,陈教授时时不忘结合实际修行,处处提醒学员在生活中用心的方法。与会学员聚精会神,静听陈教授的开示,课程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