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江苏常熟人麦新创作的一首《大刀进行曲》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而这首歌曲风行全中国的同时,一套被当时中国军人广泛采用的《抗日大刀法》应运而生。而这套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抗日大刀法》的编创者就是广东番禺藉的武术家,人称番禺大侠的黄啸侠。
大刀进行曲黄啸侠又名钜添,别名黄豪号逍客,年6月19日出生于广东番禺石碁镇莲塘村。
黄啸侠师傅年,年仅28岁的黄啸侠来到广州惠福路的大佛寺创办了“国民体育会”,并亲自担任武术教练。年“九·一八”事件,日本入侵东北,激愤的黄啸侠在自己心爱的笔筒上写道“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为我国最大耻辱愿同胞振奋誓以雪之”。他还在“国民体育会”中提出强身救国的办会宗旨,得到师徒们的热烈响应。
大佛古寺在血与泪写成的抗战历史中,年三四月间的喜峰口战役的胜利最令国人精神亢奋。中国军人在这里挥舞着大刀创造了抗日的奇迹,按八年抗战史书喜峰口战役记载,我军组织敢死队于傍晚时各持大刀,乘敌防范稍疏而视线又不明晰时越过敌人大炮之射程,爬登山顶抡刀劈敌,将其所驻地山上的敌军千余人悉数劈毙,从此大刀队的威名便远播于城外。而在“一·二八”淞泸战役中,十九路军的广东子弟兵同样在敌我双方武器悬殊的情况下利用夜战用手中的大砍刀杀得日军人仰马翻。他们所用的刀法就是黄啸侠编创的《抗日大刀法》。后来《抗日大刀法》在全国抗日战场上令日寇闻风丧胆,凭着这本《抗日大刀法》和黄啸侠精湛的武术功夫,黄啸侠的英明在《中国国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军大刀队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群情激奋,当时还是热血青年的黄啸侠觉得要用自己掌握的武艺和大刀技艺为抗日出一份力。于是黄啸侠仔细研究了日军刺刀技法,融入罗汉门刀法精髓有针对性地创编了专门克制日军刺刀的《抗日大刀法》,并以“国民体育会”的名义积极于广东省国术协会共同组织多期大刀法训练班,亲自出任训练委员会委员,亲授大刀法技艺。当时受训毕业出来的都当教员,再分赴各地训练抗日士兵和民众。所以黄啸侠的《抗日大刀法》能广为流传,现在发现的许多当年大刀队战士的毕业证上都有教练黄啸侠的名字。国内武术界对黄啸侠的公认评价是精通武艺熟悉气功技贯南北术通中外,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的一双铁臂。
大刀训练班据《岐山拾趣》记载,黄啸侠参加国民政府在南京举办的武术比赛时,用手臂剪断了石柱,获得武术比赛第一名,夺得金质奖章一枚,一时名声大振,人称“铁臂鸳鸯手”。并以此绝技和东莞的林荫堂、惠阳的林耀桂、合浦的赖成己、惠州的张礼泉共同赢得“南方五虎将”之美誉。
南方五虎将黄啸侠从小就热爱武术,年跟着父亲在广州西关文昌路当店员,空闲时到广州浆栏街的宁波会馆“广东精武体育会”学武术,他最先拜的是洪拳的传人“大力士程华”程华在广州西关教拳,擅长“藤箍手”以藤箍练臂力,黄啸侠的铁臂功夫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磨练的。
黄啸侠拳法LOGO黄啸侠后来加入了广州精武体育会,师从赵连和学习北派武术。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李小龙提到过三个武林高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黄飞鸿霍元甲和孙玉峰。前两位是家喻户晓的武林高手,而后一位孙玉峰则知道的人不多。实际上他是清末罗汉拳第一高手,又是北平镖局著名镖师,刀技更是名震大江南北有“五省刀王”的美誉。
赵连和孙玉峰年孙玉峰从河北南下来广州精武体育会教授武术,黄啸侠仰慕他的武功武德,于是又拜他为师,学习罗汉门拳法和刀法。孙玉峰很器重黄啸侠的资质聪颖,尤其是不怕吃苦勤学苦练并且为人诚实守信的性格,对他犹如对亲生儿子将生平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黄啸侠跟随孙玉峰十二年,待他也像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除此之外黄啸侠还到上海香港澳门等地遍访各派名师。黄啸侠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兼容并蓄博取百家之长创出了“黄啸侠拳法”,这种拳法以“练步拳”和“练手拳”为主,讲究实用注重劲力,步法灵活手法紧凑进攻性强防守严密易学易练。黄啸侠创造的武术套路还有“降龙掌、伏虎拳、八式混合拳、三步架拳、连环搏击拳、擒拿术”等等。
黄啸侠拳法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上,他表演了自己的独创拳法获得一等奖金牌。当时主管体育的国家领导人贺龙元帅认为这套拳法实战性强,适合公安干警使用。于是邀请黄啸侠留在北京向公安干警传授拳法和擒拿术武技。黄啸侠师傅一生习武历时50多年,桃李满天下。生徒遍布省港澳以及美洲澳洲新加坡等地。
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黄啸侠不仅武术超群,古典文学也造诣颇深。北魏碑体书法尤为擅长,而且他爱好音乐通医术,而最令武术界佩服的不仅是他的武艺高强知识渊博理论精辟还有高尚的武德。
黄啸侠师傅年4月17日一代宗师黄啸侠与世长辞,所幸的是由黄啸侠师傅独创的“黄啸侠拳法”得以传承下来,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2月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体育总会、广州市武术协会追授黄啸侠予武术特殊贡献奖。
一代宗师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