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个庙石窟外景)
五个庙石窟是古代瓜、沙地区(今瓜州、敦煌地区)以敦煌莫高窟为中心的外围中、小石窟之一,位于肃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峭壁上。洞窟开凿在党河水冲刷形成的砂崖上,砂崖高约30米,洞窟悬于半崖,距地约12~15米。由南向北长约米的悬崖峭壁上现存洞窟19个,唯有中间5窟可以登临。本地蒙古族将石窟称为“庙”,五个庙即五个石窟的意思,故被人们称为“五个庙”。
02
(五个庙石窟壁画)
五个庙石窟壁画保存较好的一号窟,位于窟群西端,中心柱式,窟高2.47米、宽4.67米、深4.16米,中心柱宽2.10米、深1.90米,方形门。龛内绘一佛二菩萨。壁画内容和敦煌市莫高窟、瓜州县榆林窟等其他敦煌石窟所绘题材大体相似,并有其独特之处。
03
(四大天王)
(五个庙石窟壁画)
正壁(北壁)正中绘佛像,左侧绘六臂观音,右侧绘十一面观音。西壁正中绘弥勒经变,弥勒佛端坐正中,身旁有护侍菩萨、弟子、天王和神将。左右上侧绘有一种七收、树上生衣以及写经、嫁娶、奔丧场面,有农民驾牛扶犁耕作及收割等源自现实生活的场景,图中几个农夫均戴少数民族尖顶帽。左侧绘坛城图,右侧水月观音。观音俯首坐在一轮皓月前,身后水面碧波荡漾;近处山石嶙峋、翠竹挺拔、荷花盛开,水鸟嬉戏;远处天宫楼阁、金碧辉煌、云飞雾动,相互交映。东壁绘炽盛光佛,手执金轮,上方两侧绘出黄道12宫及28宿,黄道12宫分别绘于12个圈中,其画法与莫高窟61窟甬道的黄道12宫图形相似。28宿则是站在云霄里的28天人形象。
04
(如来佛)
(五个庙石窟壁画)
二号窟位于一窟东侧,分前、后室,后室平面呈纵长方形,人字坡顶,窟深4.40米、宽3.90米、高3.43米。
(五个庙石窟三号窟造像临摹)
三号窟位在二窟东侧,分前、后室,后室窟平面呈纵长万形,人字坡顶。窟深4.16米、宽3.70米、高3.40米,正壁正中砌“凹”字形佛台,佛顶上墨书“大佛寺”,窟壁没有开龛。壁画内容有药师变、弥勒变、维摩变、劳叉斗圣、十六臀观音等,边上有晚于壁画的西夏文、回鹘文题记。
(五个庙石窟壁画)
(弥勒佛)
现有的四个石窟,其中一个开凿于北魏,在西夏或元代曾重修;三个开凿于五代、宋(即曹氏归义时期),壁画经历代绘制,多层重叠。底层为北魏时期作品,表层壁画多为五代、北宋、沙州回纥、西夏、元等各个时期绘制。五个庙石窟壁画不仅丰富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也为研究河西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信息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肃北县五个庙石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