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县制定出台了《新昌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新昌县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计划(—年)》,通过三年时间,积极探索精品引领、市场运作、抱团发展三条发展路径,每年统筹资金不少于1.5亿元,推进“百村成景、百业增效、百姓致富”为重点的“三百工程”,重点建设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庄和精品游线,培育了一批特色民宿经营户、民宿综合体和民宿集中村,推动全域旅游步入“村”时代,“编织”起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区块链”。
百村成景,让乡村美起来
11月16日中午,记者到梅渚镇一家茶叶企业采访后,准备到梅渚村“老食堂”吃饭,一到现场,只见停车场里和东边公路上都是满满的车子。一问,已经没有了餐位。原来,是旁边“花海”惹得“祸”。
大片大片的大波斯菊花开正旺,粉红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一眼望去犹如粉浪翻滚,小丛点缀的醉蝶花、万寿菊、千日紫等也在迎风起舞……亩花海绽放,衬托出花海中间由一万多株向日葵组成的中国地图图案,引来游人无数。
梅渚村始建于宋代,有近千年历史,留存大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村中还有一口建造于明代的宅前塘。近年来,通过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该村已经成为省3A级景区村庄,宅前塘里清水流动,水轮翻滚,锦鲤悠游,塘边建成了特色小吃一条街,还有历史记忆馆、文化礼堂、梅渚糟烧酒厂以及剪纸和十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成了旅游的特色元素,这个千年古村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梅渚村的蜕变是新昌“百村成景”工程的一个缩影。三年多来,我县强化党建引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在农村全面开展以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和3A级景区村为主要内容的“五星达标、3A争创”活动,落实智库会商机制、过程精细管控机制、领导联系机制、月度督查机制、季度考评机制和招商选资机制等6项工作机制,有序推进景区村庄创建。目前已经成功创建个A级景区村,其中3A级18个,另有5个今年新创的3A级景区村等待验收结果。我县创建景区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还受邀到省委党校为河北省村党组织书记“万人示范培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学员传经送宝。
在全力打造A级景区庄的同时,我县积极培育省级风情小镇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东茗乡、镜岭镇、沙溪镇、回山镇等四个旅游特色风情小镇,以及安山古道、潜溪绿道、霞客古道、盐帮古道、黄金和道等五条精品主题游线,将景区村庄连成线串成片,形成“一核两路三片四区”的空间格局,即一核为大佛寺景区,两路为陆上唐诗之路和水上唐诗之路,三片是以沙溪骑行风情小镇创建为主体的运动休闲体验片、以天姥山为主体的唐诗文化体验片、以东茗乡和镜岭镇为核心区域的丹霞风情体验片,四区即梅澄产城区、梅溪康养区、烟山农旅区、巧将游乐区。
区块链的第一个主要特征是“去中心化”。我县经过三年“百村成景”工程的打造,已经逐渐实现了从景区游到全域游的跨越,迈入全域旅游“村”时代。
百业增效,让产业兴起来
“旅游+行行”“行行+旅游”,我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各行各业的优势,而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又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我县实施“百业增效”工程,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又契合区块链的第二特征——“开放性”。
新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又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工业强县。近年来,我县以景区游引领全域游、工业游点亮全域游、文化游夯实全域游、农业游丰富全域游、美宿游带动全域游等举措,紧密了旅游与各行各业的链接,让诸多产业与旅游一起变强变大。
今年4月8日,“唱响新时代文艺联万家”绍兴市文艺界年“三服务”现场推进会启动仪式在东茗乡东丰坑村石门坑自然村举行。现场,来自绍兴、新昌的美协、书协、摄协、作协、曲协等50名艺术骨干,用墨笔丹青、光影音乐,在厚重大气的巨幅摩崖石刻《归去来兮辞》前,让艺术与乡村来了一场完美邂逅。一个偏僻而寂寂无名的小山村,因为该村乡贤、著名青年书画家何国门打造的一幅艺术作品——摩崖石刻《归去来兮辞》而成了“网红”,为之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11月3日,近百位专家学者共聚新昌,共同见证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的成立。“缘来新昌”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成果同时亮相,包括浙东天姥唐诗宴、新昌“李梦白”诗路形象IP以及相关文创产品。新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倡地和精华地,全力推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同时,新昌还做深“文旅+工业”文章,围绕达利丝绸世界旅游景区、智能装备小镇、万丰航空小镇,开发民俗文化游、航空体验游等产品;做深“文旅+乡农”文章,利用高山台地、有机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观光旅游、体验旅游、茶饮料等产品;做深“文旅+体育”文章,依托特色小镇、流溪绿道等载体,开发巧英马拉松比赛、唐诗之路越野赛、自行车休闲游、房车旅游等产品;做深“文旅+教育”文章,依托生态乡村资源优势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优势,培育农事体验教学、写生创作、红色旅游和廉政基地等研学旅游产品;做深“文旅+健康”产业,依托世豪中医药养生基地、馨馨养老家园等平台,开发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产品……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县还迅速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民宿业”。很多人进入投资民宿的行列。上海松江人杨文斌就是其中一名代表,从儒岙镇的“净谷”,到镜岭镇外婆坑村的“归园田居”“归园桥居”,再到安山村的“归园山居”,他已经在新昌投资4家民宿,总投资达万元。他说:“新昌的扶持政策、管理部门的态度、当地村民的素质,都是我看过最好的。”儒岙镇的尚诗堂利用闲置农房打造成“白金级”民宿,青年画家陈惠青打造“巧云居”,以摄影为主题的“悠见南山”,以古琴为特色的“秋山行吟”……新昌的名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目前已有家,床位达张,初步打响“天姥山居”美宿品牌。
百姓致富,让农民富起来
一根根烤番薯一天能卖出多元,一张张小小的玉米饼在国庆长假期间能卖出38万元,这在以前的农村是不可想象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民在家门口找到各自的商机,这就是新昌乡村旅游“区块链”的自治性。
羽林街道枫家潭村位于钦寸水库下游、黄泽江畔。黄泽江干流综合治理后,这里就成了一个网红地。该村今年争取A级景区村提升项目,建设27间小木屋,留出2间作为“游客接待中心”后,将剩余的25间面向村民进行公开招标,总计获得租金25.3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永说:“我们村以前是经济薄弱村,就靠联建物业的租金分红过日子,去年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刚刚跨过6万元大关,有了这个旅游项目,村里的日子就好过了。”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小木屋也为村民带来致富的新路径。村民王启扬中标租了一间小木屋,经营起烤番薯,10月3日一天就销售了近元。隔壁经营副食百货的胡国芹,销售额也达到多元。据了解,这一整排“天姥农味”小木屋在10月3日的营业额基本在多元到多元之间。
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镜岭镇外婆坑村仅玉米饼就销售了超过19万张,收入38万余元;巧云居带动农产品销售2.6万元。随着天姥山居体验地、摄影写生全景地、农特产品品购地等旅游业态项目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的游客人均消费从去年同期的每人次15.9元增长到44.6元,增长率达到28.6%,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到.93万元,增长99%。
“三百工程”实施三年来,已经让新昌提前步入“村”时代,初步形成振兴乡村的旅游“区块链”。今年,我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制订出台《新昌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统筹部门资源,明确职责任务,举全县之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着力推进六个目的地(唐诗之路精华地、摄影写生全景地、天姥山居体验地、农特产品品购地、礼佛之旅福缘地、运动休闲目的地)和六个景区化(城镇景区化、乡村景区化、道路景区化、河道景区化、森林景区化、田园景区化)的打造,“诗意新昌”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