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黄婉晶
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白居易、徐霞客……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才子墨客如点点星辰,各领风骚。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曾追寻着湖光山色、仙踪侠影,在新昌留下履痕吟踪。从他们笔下流淌出的文字诗篇,从不吝对新昌山水景色的喜爱和赞叹: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
历朝历代,吟咏新昌秀美风光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这些诗篇在唐朝出现一个高峰——在《全唐诗》收载的余位诗词作者中,有位颇有声望的诗人,写下有关新昌的诗歌余首。这些诗歌,刻下一段天姥山专属的“文化密码”,新昌学者竺岳兵,就是破译这段“密码”的人。
1
年6月13日,时年49岁的竺岳兵在新华书店遇到郁贤皓所著的《李白丛考》。正是这本书,将他从一名文史爱好者,转变为一位文学研究专家。年,通过反复研读李白诗作,在古今学人对李白研究著作的基础上,竺岳兵绘制出李白一生的游踪图。按浙江大学吴熊和教授的说法,这一研究成果“为李白青壮年时期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开辟出新的研究道路”。年,竺岳兵所写的《李白“东涉溟海”行迹考》在《唐代文学研究》第一辑发表。此后,他的学术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把目光转向更为广大的唐诗和唐代诗人。
年5月,对新昌而言,是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在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讲台上,作为全场唯一的业余学者,竺岳兵宣读了他的论文《剡溪——唐诗之路》。论文见解独到,论据翔实,获得与会专家的频频赞许。两年后,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我县举行“唐诗之路学术讨论会”,同年8月18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来信再次肯定“浙东唐诗之路”。
年以前,竺岳兵在县土产公司负责建设运输毛竹的“毛竹公路”。据他介绍,他在毛竹山区生活和工作了十二三年,那里的古今风情、人文、自然地理,在他脑子里渐渐地与一些唐诗联系起来,并产生了一个想法:从慈圣村经茅洋、黄坛、沃洲、兰沿、新昌城关镇到嵊州接曹娥江出杭州湾,可能是古代著名的水上旅游线。
在考证李白入剡行踪的过程中,他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唐代诗人的行踪范围,发现李白、杜甫、王维、王勃、骆宾王、杜牧等余位唐代诗人曾入剡,或与浙东剡溪有关。一个新的思想火花在竺岳兵的脑海闪现:李白和那么多唐代诗人都如此喜欢来浙东,这里可能存在一条古代旅游线。
由此,他考证出一张“新昌天台段唐诗之路”旅游线路图。在这张简单的示意图上,标注出穿岩十九峰、王罕岭王羲之故居、南岩寺——铁佛寺、大佛寺、谢公宿处、小石佛、刘门坞、迎仙桥、班竹村、天姥岑、清凉寺、腾空山、横渡桥等一处处名胜古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天姥山周围。
细细推敲,这些名胜古迹或来源于神话传说,或得名于高人隐士,或知名于高僧大德……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有几分“仙”气。天姥山这座仙山,让游历、定居此处的文人雅士多了几分飘逸,灵秀的山川也因一则则高雅俊逸的传说、典故,多了几分神秘色彩。可以说,这条“唐诗之路”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作为文化旅游路线而生的。
2
循着诗歌的脉络,今人逐渐勾勒出一条贯穿千年的“唐诗之路”: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浙江剡溪,走新昌的沃洲、天姥,过天台山石梁飞瀑。千年前,沿着这条道路,唐代才子们曾扬帆载酒,且歌且行。天姥山麓的小城新昌,至今仍留有难以磨灭的山川诗韵。在一阵强似一阵的“全域旅游”东风中,新昌也凭借着“唐诗之路”的优势,让“浙东唐诗之路”的美景重现于世人面前,为现代化的休闲旅游注入古意盎然的文化韵味。
这些年来,竺岳兵也一直在做关于唐诗之路景点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其中小石佛、天姥寺就是他发掘考证的唐诗之路沿线两处重要古迹。年9月,竺岳兵还专门为小石佛铺撰写碑记《小石佛记》。目前,小石佛铺、会墅岭天姥古道等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塑构建已提上日程。竺岳兵还认为,我县应该开发设计一系列承载唐诗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这样一来,游客可以从旅游工艺品、艺术品中了解更多唐诗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唐诗文化会更接地气,普及更多的人。
“浙东自昔称诗国,间气尤钟古沃洲。一路山川谐雅韵,千岩万壑胜丝绸。”竺岳兵说,诗词是新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特色鲜明,而且可以挖掘和延伸的内容非常丰富,利用好这一文化宝藏,可以让新昌的自然风景更富魅力。
在我县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中,儒岙镇、班竹村、横板桥村等被列为唐诗风情小镇(村)建设的重点镇(村)。将“浙东唐诗之路”活化工程和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结合,是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的积极探索。
前段时间,全国唐诗之路与天姥山学术研讨会在新举行,全国各地的30多位唐诗之路研究专家学者齐聚新昌,共同探讨近年来国内外唐诗之路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向,并对我县唐诗之路沿线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上,甘肃敦煌、西安未央、浙江新昌三地携手打造的“诗路一号产品”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条“三地三诗”研学旅游线路。可以预见,这条千年诗路将为新昌旅游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二十余年来,沿着这条文化之路,新昌在千年石城的历史底色上,已勾勒出日渐清晰的唐诗特色文化符号,唐诗之路,正在成为新昌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链接:“浙东唐诗之路”建设记
●年9月,竺岳兵提出“剡溪是一条唐诗之路”,同年举办“浙东旅游资源考察会”;
●年5月,竺岳兵在由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论文《剡溪——唐诗之路》;
●年7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我县举行“唐诗之路学术讨论会”;
●年11月,以研讨“浙东唐诗之路”为重点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县召开;
●年5月,“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白研究会特别会议在我县举行;
●年,我县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年4月,浙江省交响乐团大型咏诵交响套曲《唐诗之路》在新昌首演;
●年6月,我县发布《关于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
●年11月,全国唐诗之路与天姥山学术研讨会在新昌举行,甘肃敦煌、西安未央、浙江新昌三地携手打造的“诗路一号产品”正式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