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古镇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的河口镇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是黄河上游有千年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走进依黄河而建的河口村西门,迎接来客的一排排古朴的建筑物次第映入眼帘。一块砖一片瓦里蕴藏着丰富的故事,诉说着辉煌与霜染。
07:20河口位于庄浪河入黄河处,宋代称喀罗川口。清代称张家河湾,亦称张家河口,隶属皋兰县西乡,辖八盘、石圈、洋沟城川、沙金岗、套沟川和咸水川。汉魏以来,河口为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孔道,素有兰州西大门之称。西北有兰州--和口--新疆的通道,西南为兰州--河口--青海的要道。抗战时期,在河口置兰州海关,划分为东、西两区。
河口,古时又叫“庄河堡”,始建于同治元年,因其山环水抱的险要地势,一度被誉为“黄金水道”。自然形成的河口渡口北接武威、南至兰州,是古代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自唐宋开始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从东街到西街,依次排列着东城门、东城门楼“文昌阁”。街中央是“钟鼓楼”,鼓楼前面是“握桥”,两边是狮子楼。过了钟鼓楼向西是“功德牌坊“、西城门、西城门楼”魁星阁“,出了西门是大佛寺和土地庙。
丝丝凉风,难吹往日繁华;滚滚红尘,再游古镇风情。且不说那城门上的灰砖有几多历史,就是门口飘着的酒旗也撩拨着好奇心走上一遭。从河口西门进入,和这个东西南北泾渭分明的古镇倾心对话,那年那事那人慢慢的也都活泛起来。
紧挨“拱牌院”的是一座气势宏大的祠堂,河口九成的原住民都姓张,73岁的村民张子厚老人说:“我们村子里的人是明朝末代肃王朱识宏的后人,当年明肃王后裔为避免战祸,将朱祠堂改成了张祠堂,修家谱时不立文字只传口授,到民国时还有人来查,我们一直都说是张姓祠堂,但里供奉的老祖宗却是朱家。”这就是至今河口村人多数为张姓的来源。
站在洪武祠堂的高台朱门前,原先没有感觉到的一股皇家的氛围扑面而来。张子厚说,这里也叫“大二三房祠堂”,张祠堂气势宏伟,龙凤攀柱,看来真有此事,不然,后人是不敢贸然动用皇家装饰的。
出了河口东门,兰青高速公路横跨古镇,雄壮有力。黄河水依旧滔滔不绝的呜咽,我仿佛看见了衣衫褴褛的纤夫在喊着号子;穿着对襟瓜子的筏子客在太阳底下摆渡,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由来已久的想往,脱口而出的“花儿”在黄河上漂远;贯通河口老街的大路旁,卖艺的、唱戏的、钉锅的、补碗的、吆喝娃娃回家的,浓郁的古文化气息随着摆渡的河水越来越明显。
文章来源:玩转西部网络
视频来源:河口古镇管委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