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江南笔记新昌大佛寺一景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4/10/1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ww.pfzhiliao.com/
梁东方立冬节气了,浙江新昌这样的地方,天气还像是夏天一样热。不过买了票,走进新昌大佛寺的范围之内,走到山坡上植被覆盖率极高的树荫之下,立刻就会忘记了刚才街道上的灼热。树下的清凉是北方任何季节都不好对比的,既不是夏天树荫里的那种暂时得以喘息,时间长了依旧难以忍受,也不是春秋不冷不热的时候不分有没有阳光的那种短暂惬意,它是一种只有南方才有的温润的舒适感,其基础是长期的水分滋养,是负氧离子较高的呼吸顺畅。这样的舒适感让乍到南方的人喜不自胜,难怪都说南方好,这样的好气息的确是北方没有的。人在这样的好气息里生活着的性情和行为方式也就和北方有了相当的不一样。因为时间短暂,只是浮光掠影,无从详细感受,单就人家这山林之中的宗教建筑来说就很能说明问题。生活在这里的古人很有耐心,将寺庙建到最靠里的山崖上,为了山崖上的大佛又建了寺院,寺院不求多么宽敞高大,因地制宜,建得精致耐看,别具一格。尤其那个两道黄墙之间的深深的胡同,成了几乎所有今天的游客必然会拍照的地方。看历史知道,这里经过了多次毁坏和重建,火灾和兵燹一点都不比北方少,现在大家踏足其间的一切,当然是距离最近的一次重建的结果,这其中已经有了现代景点意识,有了迎合游客的考量。庙宇被从单纯宗教信仰的性质扩大到文化古迹乃至旅游景点的外延。进入到空前繁荣的状态,人们从外地到达此地,第一目标几乎都是大佛寺这样名声在外的所在。对新昌的其他一切也许未必清楚,首先要看的就是法佛寺。这是商业话语的长期作用结果,也是人们普遍的生活价值观与审美观使然。和很多景点化的古迹一样,大佛寺作为一个景点的范围已经被外扩了很多,至于外面一进大门在以系列矮山岩石为说头的地质公园之间,茂密树荫下的宽阔大道和草坪则与现代的园林绿地很是接近,一直走到放生池前面,看见大大的佛字,看见巨大的樟树行列下弯曲的道路景象,才真正放下那样的“现代感”而深深地为自然形成的道路之美在这里融汇古今共同审美的创意而折服。这条弯曲的S形道路,横跨放生池的水域,两侧有高高的大树,树外都是水面。树下有长椅,坐下就可以动中有静、静不离动,看水、看树、看行人络绎不绝。景观的形成,需要山水自然、需要历史遗迹,更需要这样在既有的历史遗迹基础上修旧如旧的随形赋势,开创出符合线条与色彩、温度与角度等等多重审美需要的道路景观来。道路弯曲在使视野的丰富性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看到树外的水面的角度,让本来简单的道路视野变得充满了未尽之意一般隐晦。这是中国园林的造景心得,被应用到与自然山水融合的现代绿地造景设计之中来,更显大气和少刻意痕迹。在网络时代,其实关于一个景点、有古迹的景点的知识其实是不必赘述的,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从搜索引擎中瞬间获得全面的了解。如果能在一个这样的景点里获得一个画面、一个场面的偶然收获、自己确有所感的收获,就已经是游有所值了。我到新昌大佛寺的最大收获大致上就是上述放生池水域中的这条弯曲路。它不仅是美的,还暗合了我的某个梦境,有似曾相识之感,觉着天然地亲切。可以说得出来的东西永远覆盖不了说不出来的东西,在一个人的感受中,诸多密码式的存在是自我未必都能明晰得了,甚至是永远都明晰不了的。不管是不是其来有自,只要当下可以沉浸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愉悦抑或惆怅之中,享受在凡庸的尘世里不易有的缥缈高蹈之愉悦,也就足矣。盘桓在这条路上的时候,偶尔响起的广播也来凑趣:“请林翠洋小朋友到大雄宝殿,家长在找你。请林翠洋小朋友到大雄宝殿,家长在找你。”连续广播了很多遍以后终于让很多人都听出了不一样的意思,不禁互相看着笑了起来。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这样的收费公园对新昌、绍兴乃至杭州本地人都是免费的。注意,是杭州本地人,不仅仅是新昌和绍兴本地人,其免费的范围非常广泛,只要拥有本地身份证就可以没有门票代价地进来享受树荫和草地,享受刚刚描述的那条在水域之间弯曲而过的林荫道。本地人会在草坪上支起帐篷、铺上地垫,让孩子爬,自己坐在户外椅上看手机、看书、弹琴,享受外面依旧是夏天笼罩下的街市之中所没有的舒爽。这让外地游客非常羡慕,明白自己只是到此一游,人家才是将其作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不过换个角度想的话,能看一看,能短时间地领略一下,对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种拓宽的享受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