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南传佛教的寺院,是在古代傣王朝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而历史悠久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因此,勐泐大佛寺除了是南传佛教这般庄严宏伟外,更是披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天下佛教分为两大派: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也称南传佛教,是因当初由印度向南方流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而得名。
佛教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即:印度佛教文化圈、藏传佛教文化圈和汉传佛教文化圈。印度佛教文化圈是以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圈,我国云南地区的傣族佛塔,就是以这一佛教文化圈为背景的产物。藏传佛教文化圈是以喜马拉雅地区及我国西藏、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地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圈,西藏佛塔和走出雪域的藏式佛塔就是以这一文化圈为背景而形成的佛教文化圈。汉传佛教文化圈是以我国汉族、朝鲜和日本等地为代表,我国内地的寺院、佛塔就是以这一文化圈为背景的产物。这三种文化圈的形成不是独立的,而是跨地区、跨国境,并互相兼容。处在三种文化圈中的佛寺、佛塔又相互影响,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并构成世界佛文化的主体。
西双版纳的勐泐大佛寺作为南传佛教最大的寺院之一,而西双版纳又与东南亚多个国家地区有所接壤,佛教文化的相互传播借鉴的历史源远流长,因此在勐泐大佛寺中还特地了设立了泰国,缅甸,老挝,斯里兰卡四个国家地区的佛教场所。尽管都信奉小乘佛教,但在建筑和佛像上还是有所区别,除了建筑风格鲜明不一以外,就连对供奉的佛祖真身也是有不同诠释。因此作为游客或是想要了解东南亚各国各自的佛文化的信徒就应该来这里,通过了解也能更能清楚明白勐泐大佛寺在东南亚的位置和重要性。
老挝殿,14世纪中叶南传上部佛教由柬埔寨传入,被尊为国教,20世纪老挝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佛教又出现复兴的气象,成立全国统一的佛教组织机构,整理出版了寮文巴利三藏典籍,并恢复以寺院为主的巴利语教学的教育中心制度。这座寺庙就是参照老挝的古佛寺建造的。
缅甸殿,佛教传入缅甸是在印度阿育王时代,对缅甸社会有着很大影响,佛教教理是缅甸广大人民社会行为和生活习俗的准则,僧侣受到广大人民的张冲。佛教寺院拥有土地,僧侣享有司法权和免税权,垄断着缅甸的教育。缅甸的佛寺遍布全国,这座佛寺是根据缅甸大众派佛寺的特点建造的。
泰国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已有南传上部佛教传入。以后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又由印度传入泰国南部,南传佛教的传播一度受到影响。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君主拉马康亨,曾迎奉锡兰僧团到都城弘扬教义,使锡兰教派得以流行,大乘佛教因此退居次要地位。此后,佛教中封建君主的护持下,逐渐形成僧王制度,佛教几乎成全民信仰,渗透到日常习俗中。这座佛寺是根据泰国佛寺的特点建造的。
斯里兰卡殿,南传佛教最先由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经过了多次历史演变,几乎衰亡。直到年,斯里兰卡独立后,政府把复兴佛教看着恢复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质的各种佛教社团,创办佛教大学,佛教才得以重新发展。这座佛殿是根据斯里兰卡佛寺的特点建造的。
尽管勐泐大佛寺的建筑是西双版纳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西双版纳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毕竟勐泐大佛寺是东南亚最大的南传佛教的寺院,因此寺院的建筑在许多细节之处与泰国、缅甸、老挝、伊斯兰卡等国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也就没什么令人意外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