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张掖文物活化工程文博张掖二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3/8/7
北京治湿疹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北京治湿疹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张掖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力,张掖市文广旅游局和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文博张掖》新媒体专栏,讲述市域内各级各类珍贵文物及其历史故事,助力张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元代玉雕纹钮:戴在帽子上的美玉

年,张掖大佛寺金塔殿地宫石函内出土了一组元代玉雕纹钮,质地细腻,晶莹柔和,堪称精品。

这枚纹钮高4.5厘米,底为扁圆满葵形,雕琢内容为海东青猎食天鹅的场景。天鹅形体硕大,曲颈仰天鸣叫,像是正在拼命挣扎;海东青身形虽小,但勇猛矫健,双爪直扑天鹅头部。小小玉雕,寥寥几笔,将海东青的凶猛和天鹅的惊恐哀鸣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海东青和天鹅周围还添加了许多花草做修饰。这件作品采用多层透雕技法,层层密密,立体而富有动感,特别是花与叶或卷或翻、枝梗交错、凹凸有致,展现了元代精湛的镂雕工艺。

中国的玉文化脱胎于史前石器时代,成长于青铜时代,蜕变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汉统一,鼎盛于唐宋时期,明清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玉器历来注重造型之美和意境之幽。宋代以来,玉饰风格更是偏向于精致含蓄。此时,北方游牧民族出现了与农耕文明迥异的弋猎题材玉饰,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时代风貌和强悍的民族精神。

辽、金、元时期有四季捺钵制度。皇室贵族会随着寒暑变化,在不同地方居住,并进行春水、夏凉、秋山和坐冬的捕猎活动。冰雪消融的春季,他们会放出海东青捕猎天鹅;七月中旬进入山林狩猎,射鹿捉虎。工匠们从中吸取灵感。“我知春水秋山意,不尽来时季候风”。这枚玉雕就是非常典型的元代春水玉。

蒙元时期,男子佩戴冠帽,并且流行在帽顶装饰金银珠宝,其中以玉雕为尊,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玉帽顶。精致的玉雕纹钮佩戴在身上,不再只是简单的装饰,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审美情趣的直接体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透过这枚玉雕,千年时光仿佛在这里定格,留下的是一个坚定而专注的匠人不断切磋琢磨的背影。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泊涵

审核:屈正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