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天津的义和团运动首先在静海兴起。年春,受山东义和团入境影响,静海县各村镇纷纷设立坛口,民众踊跃入团。
义和团在天津兴起
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广泛联合各种力量,其中贫苦农民占绝大多数,余为小市民、手工业者、商贩、车夫、船夫、兵弁、杂役、搬运工等,也有少量富人、文人、和尚、道士、会道门人员。全县共建立坛口二三百个,团民数万人。
各团内组织分工略同。总坛首领称老师(均为自封),负责所辖各坛口一切军政事务,传授神法、铺坛。坛口多为一村一个,也有数小村一个,大村镇有数个或十数个。
各坛人数不一,少者十余,多者数百,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等,依次排列,均由老师指定,或自封后由老师认可。下设文书、管账、扛旗、吹号、马夫、哨探、护坛师、总管粮草、背负神像等。
张德成,直隶新城白沟河人,船夫出身,经常驾船沿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往来于王口、独流、杨柳青、天津一带。他生性豪放,嫉恶如仇,机智勇敢,广交朋友,受到渔户、船工、脚夫等的敬重。他在独流给一个姓段的富户打工时,结识了“铁枪”刘连胜和一些习武的朋友。
张德成
甲午战争后,洋人见清廷软弱可欺,在华肆意妄为,无恶不作。张德成对此极为愤慨,一心想把洋人赶出大清。当时直隶、天津等地积极响应义和团的号召,设坛练拳之风逐渐兴起。张德成受到影响,也有建坛之意。
为吸引民众,他预先在刘连胜的院中埋下一把钢刀,后将一大群人邀请过来,当众施了一通法术,对大家说道:“院中有杀气,掘出当得刀。”有人照他说的做,果然在院里掘出了一口钢刀。众人不知有诈,连声称奇。
这天,有几个儿童在街上比手划脚练拳,张德成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不禁冷笑起来。别人问他为何发笑,他说:“这是假神拳,我给你们瞧瞧什么是真神拳。”拿出一根裹着黄纸的高粱杆,扔到地上说:“你们把它抬起来。”
几个大汉上前七手八脚抬了半天居然抬不动。众人大惊,争相拜其为师,经过大肆宣扬,慕名来投的人不计其数。
年5月,在刘连胜等人的支持下,张德成在静海独流镇建立“义和神团天下第一坛”(又称“天下第一团”),自任坛主。他往来江湖,广结人缘,远近百姓纷纷归附,加入者达余人。
天下第一团
随即又在杨柳青、新城、沧州、天津西郊等地设坛10余处,总人数达2万余。总坛设在独流镇,张德成自任总坛主,委任文武先生、旗手等,团民皆着红装,头巾上有八卦符号,或一“坎”字。
在“天下第一团”中,还有由12-18岁未婚少女组成的红灯照,首领称“大师姐”,其下有“二师姐”“三师姐”……均着红短装,持红帕、红扇,入夜提红灯,配合义和团监视坏人、缉查奸细、发动宣传。
红灯照
由已婚中年妇女组成的蓝灯照,全身穿着蓝装;寡妇组成的青灯照,全身穿着青衣;老年妇女组成的黑灯照,全身穿着黑衣,她们到晚上各自手持笤帚、菜刀在十字路口焚纸烧香诅咒洋人:“先剁脑袋后剁腚,剁得毛子死个净”;娼妓组成的花灯照。
还有由王春甫领导的、由乞丐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组成的砂锅照,服装颜色无标准,负责为义和团募集钱粮,提供后勤保障。砂锅照自成一队,每人携带一口沙锅,拳民在外打仗时,他们就砍柴淘米,为其做饭。沙锅只有巨钵大小,自称做出来的饭可让百人饱餐不尽。
黄莲圣母,船家女,姓林,小名黑儿,年纪三十余岁,是一个顶神看香头的巫婆;幼习拳棒,善戏艺,曾挟技走江湖,在上海表演技艺,她父亲因为触犯洋人的禁规被抓进捕房,在狱中受到种种折磨,从此痛恨洋人入骨。
庚子年山东义和团兴起,她与张德成等人相互结交,密谋起事,自称仙姑,称能以符水治病,欲以此聚众。黄莲圣母和她的妹妹三仙姑、九仙姑居住在侯家后南运河中的盐船上,用红绸将船四面围严。
她们刚到时,河岸两边的人民都焚香跪接,据说她们能治枪伤,应手即愈。治法是用香灰涂抹在伤处上,说能止痛收口,受枪伤之人多抬往求治。若没有治好,她们就说这人生平犯有过错,神仙不保佑他。
仙姑
一天,仙姑用手巾裹着许多小螺丝钉,举起来给人看道:“这是我暗中从洋人大炮上盗来的。”众人皆惊为神。大炮上的螺丝钉没有特别小的,仙姑手中的螺丝钉最长的也不到一寸,明显是在铁铺里买来骗人的。
又一天,一只甲鱼在其船前将头探出水面,黄莲圣母说:“它是来讨封的。我封你五百道行,速往海口将该处把住,不可有误。”于是众口相传,说圣母果真大有来历,连老鼋都来向她讨封,其品位可想而知。
众人信之不疑,千里而来投拜的人,不绝于道。女人特别相信她的法术,黄莲圣母就趁机将她们组织起来,号称红灯照。
红灯照大都是十来岁的幼女,穿着红衣红裤,头上挽着双丫髻,年纪稍大的盘着高髻,左手持红灯,右手持红巾和朱色折叠扇,扇柄上涂着朱漆。
起初是老年寡妇设坛授法,聚集闺女数十人,团团围着接受其法术。到七七四十九天时,法术练成,称为太师姐。再转授其他女子,练成后,手持折扇扇动,渐渐飞升,越飞越高,来到云端,将红灯掷下,部下将其拾缴坛内。
女子身体直立空中,渐渐化为一颗明亮的星,比普通星星稍大,光芒闪烁,或上或下,或近或远,或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像连串的珍珠一样,或曲折连绵如贯鱼一般。
天津人像疯了一样从各个地方跑出来围观,都说自己亲眼目睹。有人爬到房顶上整夜瞭望。
红灯照自称能在空中掷火焚烧洋人的居所,呼风助火,将其焚毁无余。天津人深信不疑。到晚上,家家悬着红灯,迎红灯照仙姑。城内外火炬高悬,若万星齐耀,传说义和团到哪儿,红灯就跟到哪儿。每焚烧了一座洋楼,就说是仙姑掷火所致。
曹福田,天津静海沿庄人,游勇出身,嗜吸鸦片。自幼沈毅刚烈,好习拳练武,爱打抱不平。曾拜云游四海的海干和尚为师,学习“金钟罩”术。
曹福田
曹福田目睹社会腐败、外族入侵、教会横行,心中无限愤慨。义和团兴起后,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到处攻打教堂,驱逐教士,民众纷纷响应。曹福田欣然加入,成为拳首,亲赴庆云、盐山、沧州、青县等地组织义和团,发展会员2万余人,自任总坛主。
团民身着黄装,头巾上标有八卦符号,或一“乾”字。各坛供奉的总神主为元始天尊、鸿钧老祖、通天教主、二郎神。
曹福田率领五百余拳民夜袭静海,攻占县衙,责令知县吴国栋当面订立减租减税条文,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踊跃参加义和拳,全县三百多个村庄,设立拳坛二百多处。他们在子牙河、运河两岸建点设卡,对来往船只严加盘查,发现洋货和不义之财一律没收。
他们采取分大户、济穷人的政策,深受百姓拥戴。年4月,一队洋兵途经静海,许多幼童前去围观,洋兵开枪射杀10余人,激起公愤,村民纷纷起来杀洋人、烧教堂,波及静海、天津的广大地区。
曹福田执法严明,从不妄杀无辜。静海有人在天津洋行作事,回家探亲,被拳民当成二毛子抓起来,要将他处死,家属和邻居出面担保也没用。经曹福田亲自审问,确认他并不是坏人,命令将其释放,返回天津。
曹福田时常用义和团的教义教育拳民,使他们树立神拳至高无上的思想。静海县王庄子村的坛主王明德家境富裕,有明哲保身的思想,他在坛口高悬起“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横幅,表示对大清的忠诚。曹福田得知后,前去殷切劝诫,使其幡然醒悟,取下横幅,换上了义和团的旗号。
义和团在天津各地迅速发展,直隶总督裕禄不加禁止,逐渐蔓延进了天津城。年正月,义和拳流入天津,起初还不敢滋事,只是练拳的人逐渐增多。
二月,天不下雨,谣言越来越多,大家竭力诋毁洋人,仇杀教民的话每天都能听见,习拳的人更多,官府也不深究,拳民更无忌惮,沿街孩童,三五成群,以练拳为戏。
三月,仍不下雨,城内瘟疫流行。拳民书符施水,驱鬼降魔,侥幸把人医好了,大家就争相传颂,夸张其道法的神奇灵验,信奉义和拳的人更多了。拳民趁势造言:“扫平洋人,自然得雨”。
三月下旬,天津通城张布匿名揭帖,号召民众起来抗击洋人,约定于农历三月初一日起事攻打外国租界,用法术将各教堂房屋悉数拆毁焚烧。四月,仍不下雨。各处拳民渐渐开始立坛。
到四五月间,天津人几乎都在练习义和拳,拳民在津城内外遍张揭帖,有《关帝降坛文》、《观音托梦词》、《济颠醉后示》等,都以神的名义,号召大家消灭洋人。
忽然传来玉皇大帝的敕令,命关云长为先锋,灌口二郎神为合后,增财神督粮,赵子龙、马孟起、黄汉升、尉迟敬德、秦叔宝、杨继业、李存孝、常遇春、胡大海皆来会师。
拳民张旗挟刃游于街市,转相煽诱,旬日之间,神坛林立。炼铁之人,家家铸刀,丁丁之声,日夜不绝,如铃铎互答一般。官府不敢禁止拳民挟持刀械,只好禁止平民炼铁。
拳民游行街市
命令刚下,拳民就纷纷聚集到官衙,持刀威逼官员撤销禁令,不得已而从之,炼铁炉迅速遍布街巷。拳民扬言灭洋,租界闻讯戒严,教堂尤为紧张。天津和保定之间的电线铁路屡次被毁。
5月,朝廷下旨严剿义和团,裕禄顺承端王载漪和刚毅之意,故意纵容,拳民气焰愈炽,传教士都逃到紫竹林租界里躲了起来,官员前去探视各教堂,为其加锁防护。拳民声称教堂里藏着地雷火药,会定期轰毁津城。
鼓楼东教堂的洋楼特别高,某天夜半时忽然传说里面有火光,百姓闻讯纷纷前去围观,人越聚越多,拳民趁势率众放火,将其烧成灰烬。打开监狱释放囚徒,把洋货店和收藏洋书器的人都举火焚烧。又禁止民间穿白衣,称其近于洋派。
河东民居邻近租界,拳民说里面藏有奸细,将其焚毁殆尽。拳民自夸神奇,称其各携米一囊,囊只有二三寸大,饥时将几颗米放进嘴里,就不会饿。把几个馒头放在怀里,任取一个来吃,将吃剩下的小半个放入怀中,饿了再探时,仍是一个完好的馒头。
老师给每个拳民二百文钱,随便拿去用,只要不用完,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令平民家里焚香供清水一盂,馒头五个,青铜钱数枚。家中放置一根秫秸杆,上面粘着红纸,说供奉五天,拿来朝敌人一挥,敌头就会掉落在地。
天津义和团组织缜密,声势浩大,各团加起来总人数不下五万。
到5月前后,津城内外已设有坛口三百余个,著名的有西关街德胜殿王荫荣的坎字团总坛口、西郊高家庄刘呈祥的乾字团总坛口、大南河村韩以礼的乾字团总坛口、杨柳青刘得胜的坎字团总坛口、于庄子滕德生的离字团总坛口、三义庙杨寿臣兄弟的乾字团总坛口、吕祖堂曹福田的乾字团总坛口和大佛寺王成德的乾字团总坛口。
吕祖堂
庚子年,有首歌唱遍了整座天津城,“一片苦海望天津,小神忙乱走风尘。八千十万神兵起,扫除洋人世界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