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举行。
西部网讯(记者凌旎)第8个全国低碳日当天(7月2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对外发布了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及成效。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省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比年累计下降21%,提前完成18%的目标任务。
“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陕西的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双赢。”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清香表示,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和全球低碳转型背景下,提升国家经济质量效应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陕西加快能源和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文化旅游、金融贸易、互联网、物流网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8%;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也发展迅速,但能源消费总量被严格控制。目前,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实现了负增长,去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30%。
在积极增加森林碳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方面,陕西省在年完成造林面积.41万亩,化肥施用量同比下降0.3%,农药量同比下降3%,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省秸秆利用率达到91%以上。延安开展退耕还林,安康发展山林经济,商洛打造气候适应性城市,各地市也在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计划建成中国第一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36万吨项目科研报告;陕西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瓦斯抽采利用等3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