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佛寺 >> 大佛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全国文旅专家媒体大咖齐聚新昌重走唐诗

来源:大佛寺 时间:2022/10/26

-11-:44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蔡缨苏摄影汤华生

在天姥山麓新昌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驰名悠远的大佛寺、势拔五岳的天姥山、奇峰连绵的十九峰、碧波荡漾的沃洲湖……这些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都曾被骚人墨客写入这条神奇的“唐诗之路”。

11月23日,全国文旅业界专家学者、旅行社代表、23个沿线县(市、区)代表以及媒体大咖们深入“唐诗之路精华段”新昌,实地考察以鼓山公园、大佛寺为代表的诗路景观,一起重走文化古道,与新昌唐诗文化零距离接触,充分领略新昌的诗韵魅力。

访唐风遗迹寻诗韵千古

采风考察团重走“唐诗之路”

循着孟浩然、王勃、王维、李白、白居易等人的履痕吟踪,重走大名鼎鼎的唐诗之路感受诗词中的美景,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大家在新昌考察的首站来到了鼓山公园。鼓山曾是王羲之修道炼丹之地,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唐代的时候,李白等诗人纷纷踏歌而来,追慕魏晋遗风,探寻先人足迹,留下了大量诗篇佳作。

而今年夏天,在此基础上,鼓山公园也是刚刚建成开放。重修鼓山书院、建设新地标天姥阁、李白纪念馆,让“唐诗之路”上的鼓山,从古韵中走出,变成文化创意,成为“唐诗之路”上的一个新地标。漫步公园穿梭绿树青山间,处处散发出唐诗文化、山水文化、儒家文化的浓重气息;登临天姥阁远眺天姥山脉,想象着当年李白吟诗作赋的豪迈;公园里欢声笑语,有人吟诗、唱戏,与眼前所见之景相互映衬出和谐音符。这里已经不仅是一座城市中心公园,更是浓缩了新昌县置县以来多年的历史文化脉络,让考察团不禁连连感叹称赞。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循着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舒缓静心的节奏,考察团又来到了大佛寺,昔日古诗绘景,今朝皆在眼前。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闻名海内外的石城古刹——新昌大佛寺,深藏于南明山峡谷中,其间幽山青谷、岩险石奇、修篁夹道、古木参天,院内还有历朝历代慕名朝圣的文人骚客所留下的摩崖石刻、楹联碑匾、题咏诗文,让这座禅院不禁显得古朴幽深、肃穆庄严,更是散发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颇有唐风遗韵,本次采风更是让考察团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唐诗之路”。

新、老景区见证诗路传承

新昌积极行动打造“诗路精华地”

从今年7月新建设落成的鼓山公园,到具有千年历史的大佛禅寺,一新一老两个景区各具时代风格,景区上的变化发展更是见证了新昌在唐诗文化、诗路发展上秉持的传承精神。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唐诗之路将成为浙江大花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是唐诗之路精华地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更使新昌天姥山蜚声中外。随着“浙东唐诗之路”品牌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慕名来新昌的游客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总人次从年的.77万人次增加到年的.65万人次,旅游收入也逐年递增,旅游总收入从年的59.12亿元增加到年的.87亿元。

新昌自然景观荟萃、人文风貌独特,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今年6月下旬,新昌出台了《关于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浙东唐诗之路新昌段路线图,拉开了整个唐诗之路“活化”工程的序幕。新昌已经在诗韵脚下,衍生出了山水诗画文化、佛教文化、茶道文化,未来定将进一步做透这三篇文章,使其彼此相互交融,催发诗词所给予新昌的强大动能,从而在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中散发光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12.html